《陈焕·梅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陈焕这首七绝,以妙思奇趣独标异采,使世人耳目一新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陈焕这首七绝,以妙思奇趣独标异采,使世人耳目一新。

  起句写梅花所处地理环境幽美。“云里溪桥”,说梅花生在耸入云天的高山之上,长在小桥流水旁边。地势优越崇高,环境僻静幽雅,可见此梅不凡。“独树春”,俗言“一株梅”。雅、俗对照方知诗家妙语传神。不用“一”而用“独”字,表明此梅傲然独立,风采独秀。卓绝不群,珍贵无比。不用“株”而用“树”字,显示梅之高大。她不是一株娇小梅花,而是枝干健壮的梅树。咏梅不言“梅”,而用“春”字,以表现梅花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气象,同时为全诗抹上了春天的色调。此句虽为平铺直叙,但辞语含蓄蕴藉,意境高远清新。我们仿佛看到:高山耸峙,白云缭绕,小桥卧波,流水淙淙,一树红梅迎风怒放,生机盎然地昭示着美好春天。

  二句紧承首句,极赞梅花美丽动人的意态风姿。诗人以比拟的艺术手法,把春梅喻为红妆素抹的绝代佳人。这位家住“云里溪桥”的美女,青春妙龄,幽闺独处。天香国色,无人顾盼。一旦有客,便恍然惊起。她轻匀红粉,淡扫蛾眉,娇羞迎客,光采照人,确有倾国倾城之貌。

  第三句以议论入手,急转诗意。“试从意外看风味”,此句似浅而深,乃一篇之枢纽,极应当意,不然与下句难以连贯成章。“意外”,即超出第二句诗的意蕴之外。第二句是以梅花喻美女,这是咏梅诗的老声常谈。诗人认为,只有跳出这个陈旧的圈套,寻求新的观照点,方能别开生面,探求梅花深层美质。因而他要试探着从“意外”来观察梅之“风味”。所谓“风味”,就是风情韵味,是事物内质美的外现。那么,诗人从“意外”看出梅花什么“风味”来了呢?这便自然引出结句“方信留侯似妇人”。世人皆惊叹此句“想落天外”,认为不着边际,离题万里,但又不敢说此诗不好。只能空言其“奇妙”,然而知其妙,又不知其所以妙。留侯就是辅佐汉高祖刘帮定天下,完成统一大业的张良。此人大智大勇,文韬武略无以伦比,是位奇男子、大丈夫。但这位建立奇功伟业的盖世英豪,其外表却像温柔典雅的美貌少女。这本是司马迁《史记》所载,明标史册,不容怀疑。而诗人为什么此时才信以为真呢?这是顿挫之笔,并非以前不信,只是现在由梅花“意外风味”得到了新的印证而已。诗意为,梅花和留侯张良很相类似,他们有共同的“风味”。这“风味”就是伟男其心,美女其貌;就是温柔美丽的外表和刚健的英雄本色相结合;就是备阴柔美与阳刚美于一身,达到了最完善的美学境界。结句以留侯赞梅,出人意表,乃一篇之警策。

  此诗构想奇妙,意新趣浓,深折曲喻,余味无穷,堪为咏梅诗中的神妙之章。

相关推荐
  • 《刘均国·梅花引》原文及赏析
  • 《左纬·梅花》原文及赏析
  • 《陈与义·梅花》原文及赏析
  • 《陈与义·不见梅花六言》原文及赏析
  • 《韩驹·梅花三首》原文及赏析
  • 《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汐梅花》原文及赏析
  • 《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原文及赏析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十》原文及赏析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九》原文及赏析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八》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