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龙·见梅》原文及赏析、

【导语】:

  《梅花·见梅》咏梅花诗鉴赏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我国古代诗歌,诗和画常常融为一体。读这一首诗

  《梅花·见梅》咏梅花诗鉴赏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我国古代诗歌,诗和画常常融为一体。读这一首诗,犹如欣赏一幅情意深深的画,心中油然而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起句“云绕前冈水绕村”,七个字中出现了:白云、山冈、溪水、村落,缀以两“绕”字,把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这错落有致、清雅古朴的环境中 诗人心神恬适。正在此时,抬眼看去,“忽惊空谷有佳人”。诗人的惊奇之情跃然纸上;眼前一亮,“佳人”从天而降。但这“佳人”不是“人”,而是借喻梅花,梅花生长在这空旷寂寥的环境中,犹如空谷佳人,引起了读者的无限暇想。正是于无神字处传出梅花的风神。

  第三句“天寒日暮吹香去”,与上句“惊”比,似是高峰已过的“平原”;实际上相反,这句把梅花的性格作了更深刻的描绘。前两句,看到的是梅花的孤独和她的外形美,这一句进一步挖掘和描写了梅花的内在性格美和精神境界的高尚。这句中的“香”字,不宜简单地理解作静态的“芳香”,而应理解成“不断地散溢着芳香(动态的)”,才较完整,从中可以看到梅花不畏严寒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正是梅花的精魂! 此句恰做到了古代诗评所说的,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元杨载《诗法家数》)最后一句,“尽是冰霜不是春”点明题意,既以冰霜喻梅,又以冰霜喻己。早于何应龙七百年,鲍照赞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已是借梅抒志。此诗也是如此,借此倾诉自己生不逢时、不能一展抱负的襟怀,流露了欲争春而不得的悲凉心境。

  此诗情景交融,颇具兴象,赞梅是表象,其所喻极为明显:抱负既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而已!

相关推荐
  • 《吕诚·梅花》原文及赏析
  • 《景元启·〔双调〕殿前欢梅花》原文及赏析
  • 《盛贞一·梅花》原文及赏析
  • 《高启·梅花》原文及赏析
  • 《吴嘉纪·折陋轩梅花人舟中作》原文及赏析
  • 《叶燮·梅花开到八九分》原文及赏析
  • 《王初·春日咏梅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汪士通·青门引梅花》原文及赏析
  • 《王初·梅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张传·捣练子梅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