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春寒》原文及赏析

【导语】:

  《海棠·春寒》咏海棠诗鉴赏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南宋

  《海棠·春寒》咏海棠诗鉴赏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由扬州逃到镇江,再到杭州。此时作者正避乱于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年正月,岳州发生大火,作者借郡守王接后园君子亭暂居,自号为“园公”(见自注)。他蒿目时艰,孤贞自守,见春寒细雨中独立的海棠,感物起兴,写了这首诗。

  “二月巴陵日日内,春寒未了怯园公。”巴陵,古代郡名,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对于飘泊异乡、僻居小园的诗人来说,这阴冷的天气更令人难以忍受。“怯园公”三字,道出了他此时的心境。

  去年正月,金兵攻下邓州,作者逃难到房州,在房州险些被俘。此后离房州至均阳,经石城到岳州。一年之中,惊惶逃难,备尝险阻艰难。这两句平常的诗,只有结合诗人当时切身经历,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含蕴。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仲春二月,气候变化无常,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一阵寒风过去,便降下蒙蒙细雨。只见庭园之中,一株海棠,不惜污损胭脂之色,傲然挺立于蒙蒙细雨之中。这海棠既有美艳之姿,又有清高之操。诗人用了“不惜”、“独立”等字面,更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诗人写的是海棠,不是松竹,也不是梅菊,所以笔下所描绘的,不仅有孤傲的品格,而且有风流的雅致,与海棠的身分正相适合。而且诗人不仅写海棠,其中也隐含着自己的人格,不是泛泛咏物。写得既有风骨,又有雅致,堪称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海棠为名花之一,历代诗人多有歌咏,或赏其艳丽,或怜其凋落,大多风流有余,品格不足。惟有陈与义这首诗,别出新意,品格风流兼备。究其原因,在于他既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人格,又与海棠的形貌切合。

相关推荐
  • 《李弥逊·虞美人东山海棠》原文及赏析
  • 《张元干·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
  • 《曹勋·月上海棠慢咏题》原文及赏析
  • 《胡铨·清平乐和曾检法海棠》原文及赏析
  • 《温庭筠·题磁岭海棠花》原文及赏析
  • 《曾觌·柳梢青咏海棠》原文及赏析
  • 《刘子翚·海棠花》原文及赏析
  • 《王十朋·点绛唇嘉香海棠》原文及赏析
  • 《吴芾·见市上有卖海棠者怅然有感》原文及赏析
  • 《李流谦·于飞乐为海棠作》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