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原文及赏析

【导语】:

  《海棠·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鉴赏  韩维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  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到西州。  韩维的这首小诗,颇耐人玩味。 

  《海棠·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鉴赏

  韩维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

  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到西州。

  韩维的这首小诗,颇耐人玩味。

  我们知道,蜀江的桃花是很逗人喜爱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与蜀江有关的悲凉而凄艳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与李杨风流故事同时,人们不会忘记唐明皇对杨贵妃酒后失态的那个聪明而形象的比喻:“海棠春睡未足耶!”

  “昔年曾到蜀江头,”至于为何来到蜀江头,不得而知。不过,蜀江的海棠,却教诗人难以忘怀,至于“绝艳牵心几十秋。”海棠花能使诗人几十年牵肠挂肚,真不愧是“花中神仙”。“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过西州。”意思是说,今天来到展江亭,看到栏边的海棠,远胜蜀江的海棠,使之黯然失色,于是“梦魂不复到西州”。西州指四川,即蜀江头。不言而喻,蜀江的“绝艳”不仅使诗人“牵心几十秋”,而且是梦魂常常过西州。

  这首小诗着力在描绘展江亭的海棠之美。然而无一字涉及其状貌及情态,只是在第二句有“绝艳”的字样,可“绝艳”又是什么样?于是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牵心几十秋”给“绝艳”作了脚注。至于展江亭的海棠美到什么程度,诗人只说“梦魂不复到西州”。这就是对展江亭海棠的描绘。因此,这首小诗的重心移到第四句。为何“梦魂不复到西州”,乃是因为“今日栏边见颜色”。第三句为结句作了很好的铺垫,巧妙而有力地唤起结句。田雯《古欢堂集》论七绝云:“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宜,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四句收之。”设若有第三句作为铺垫、引领,结句岂不令人突兀? 然而更妙的是第四句。绝句的句法要求“句绝而意不绝”。这首小诗的三、四句的因果关系已交割清楚,即所谓“句绝”。然而,展江亭的海棠到底什么样?诗人把这一切都留给了读者,由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自由创造。这种手法,显然是吸取了古诗的营养。如《陌上桑》中的罗敷,写了她的发式、服装、形态、年龄,但到底是何种模样?诗人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可见,罗敷是美丽动人的。然而,她到底是什么模样,只好由读者去想象了。

  伊瑟尔说:“文学的本文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阅读过程中的现象学研究》,转引自《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出版者前言》)。

  然而,诗人又并非故作玄虚,使人无从把握与捉摸,因为,海棠花为一般人所常见,故作为读者来说,是不难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来驰骋想象的。

相关推荐
  • 《王诜·玉楼春海棠》原文及赏析
  • 《赵惇·海棠》原文及赏析
  • 《龚自珍·己亥杂诗忆海棠》原文及赏析
  • 《何希尧·海棠》原文及赏析
  • 《顾非熊·斜谷邮亭玩海棠花》原文及赏析
  •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 《崔鶠·海棠》原文及赏析
  • 《晁补之·洞仙歌温园赏海棠》原文及赏析
  • 《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原文及赏析
  • 《李弥逊·虞美人东山海棠》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