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牡丹》原文及赏析

【导语】: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上笺。“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
  • 《刘克庄·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克庄·昭君怨牡丹》原文及赏析
  • 《赵以夫·天香牡丹》原文及赏析
  • 《方岳·江神子牡丹》原文及赏析
  • 《张榘·祝英台近赋牡丹》原文及赏析
  • 《陈著·水龙吟牡丹有感》原文及赏析
  • 《陈允平·木兰花慢赋牡丹》原文及赏析
  • 《钱谦益·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
  • 《冯琢庵·牡丹》原文及赏析
  • 《李昌祺·山中见牡丹》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