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龙·荼縻》原文及赏析

【导语】:

  《酴醾花·荼縻》咏酴醾花诗鉴赏  陈松龙  布叶丛条翠做围,自生芒刺护裳衣。  莫嫌野兴无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  荼縻,宋时栽培十分广泛。在歌咏荼縻的诗歌

  《酴醾花·荼縻》咏酴醾花诗鉴赏

  陈松龙

  布叶丛条翠做围,自生芒刺护裳衣。

  莫嫌野兴无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

  荼縻,宋时栽培十分广泛。在歌咏荼縻的诗歌中,宋代占了绝大多数,欧阳修,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宋代著名诗人都曾动笔写过它,不过,大多数歌咏荼縻的诗词,或歌其花白,如晁补之的“云鹤嬉晴来万朵,玉龙惊震上千条,”或咏其味香,如韩维的“天意再三珍雅艳,花中最后吐奇香”等等。唯独陈松龙的这首“荼縻”,却别开蹊径,写它的芒刺,赞它的“野兴”。

  “布叶丛条翠做围,自生芒刺护裳衣”。作者开门见山,首句就写出了荼縻的枝条呈丛状,颜色是碧绿的,而树叶则分布在这翠绿的枝条上。接着,进一步点明了在枝条上长着带尖的刺,好象是专门为了保护它那翠绿色的衣裳。衣裳颠倒为裳衣,主要是为了押韵。通过这两句拟人化的描写,作者为我们勾勒了荼縻花茎的外形,并且着上了颜色,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莫嫌野兴无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这两句是说不要厌恶荼縻的浑身长刺,无拘无束,好象太粗野了,它就是在春天开花,只陪伴春风,也会被人讥笑的。这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其中的“野”字,堪称“诗眼”。为什么说荼縻花“野兴”呢?一是因为它自生芒刺,让人轻易接近不得,二是因为它开花在初夏,不与百花为伍,不与春风做伴。 作者在歌咏荼縻“野兴”的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卓然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内心世界。

  古人云,咏物诗应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说,必须把握住对象(物物),而不受对象所束缚(不物于物)。做到不离不即。综观本诗,全篇既抓住了荼縻的特点,又不为所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是咏花诗中的上乘之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