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廷栋·金菊对芙蓉咏菊》原文及赏析

【导语】:

  《菊花·金菊对芙蓉咏菊》咏菊花诗鉴赏  戴廷栋  采菊东篱, 风寒露冷, 重阳节物全非。 更松涛谡谡, 竹影离离。悲秋老矣还添恨,恨征人、不共秋归。斋头供处,精神消

  《菊花·金菊对芙蓉咏菊》咏菊花诗鉴赏

  戴廷栋

  采菊东篱, 风寒露冷, 重阳节物全非。 更松涛谡谡, 竹影离离。悲秋老矣还添恨,恨征人、不共秋归。斋头供处,精神消瘦,风韵如斯。傲霜未过花时,认针阳老圃,清意参差。恰白衣人对,绿酒盈卮。田园芜去思彭泽,奈归来、三径偏迟。香痕乍破,瘦螯微赏,一醉题诗。

  戴廷栋的这首咏菊词表现了与陶诗截然不同的情调。词人面对重阳金菊,触物伤情,引发出一种悲秋怀归的意绪。

  “采菊东篱,风寒露冷,重阳节物全非。”全词刚刚起调,即笼罩着明显的抑郁色彩。重阳佳节,采菊东篱,堪称赏心乐事,然而“风寒露冷”,却将佳节气氛一扫而空。紧接着的“松涛谡谡,竹影离离”,更于抑郁之上再添几分凄凉。“谡谡”喻松涛之声,“离离”状竹影之形。唐人唐彦谦咏菊诗中有“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之句。词人于篱菊之外又加写了“松涛”、“竹影”,使三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意图。“悲秋老矣还添恨,恨征人、不共秋归”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因“节物全非”而触发起的怅恨。九九重阳,正是登高望远、思归怀人的时节,征人不归,秋心空老,有念于此,不禁悲从中来。过拍“斋头供处,精神消瘦,风韵如斯”三句,花人兼写,重在传神。菊花如此消瘦,花外更有愁人比花还瘦!

  下片前三句上承过拍,直接赋花。西风斜阳,白露为霜,东篱菊花正凌寒怒放,那清雅的意态似乎也给人几分快慰。面对“斜阳老圃”,词人不禁联想起了当年采菊东篱的隐者陶潜。“恰白衣人对”以下四句,由赋花转写赏菊之人,抒发了词人归来恨晚的情怀。“白衣人”两句用王弘送酒事。《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彭泽”即陶潜。“三径”指家园,陶潜《归去来兮辞》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潜弃官归隐,自在家园植菊耕田,其远遁尘嚣之举历来为后人称道。词人思彭泽而念自身,表达出意欲摆脱尘俗困扰的心态。结尾三句更进一层,在描写赏花饮酒动人场面的同时,含蓄地表现出词人不以世俗为念的性格。“瘦螯”代蟹,《世说新语·任诞》载:“晋毕卓嗜酒,曾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瘦螯微赏,一醉题诗”这一结尾,干净利落,不乏疏放洒脱之气。

  作为咏物词,大多要以赋形绘色为主,然而这首咏菊词却不沾滞于物,而是“借题发挥”,着重抒发了词人赏菊时的所念所感。诗词是感情的载体,一首词便是词人某种情感的物化,咏花词自然也不例外。

相关推荐
  • 《林克钰·琵琶仙水南菊花》原文及赏析
  • 《吴敬梓·惜秋华伤菊花红叶》原文及赏析
  • 《郑燮·菊花》原文及赏析
  • 《元稹·菊花》原文及赏析
  • 《李梦阳·菊花》原文及赏析
  • 《方九功·菊花》原文及赏析
  • 《张孝祥·鹧鸪天咏桃菊花》原文及赏析
  • 《朱熹·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原文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