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醉花阴木樨》原文及赏析

【导语】:

  《桂花·醉花阴木樨》咏桂花诗鉴赏  李弥逊  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霜刀翦叶呈纤巧,手撚迎人笑。云鬓一枝斜,小阁幽窗,是处

  《桂花·醉花阴木樨》咏桂花诗鉴赏

  李弥逊

  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霜刀翦叶呈纤巧,手撚迎人笑。云鬓一枝斜,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木樨是秋天的代表花卉,以其蓬勃的生机和馥郁的香气逗人喜爱。

  本词上半阕侧重写木樨的美好品性。“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意谓其他花朵到秋季盛期已过,只有木樨一枝独秀,占尽秋光。紫菊,即矢车菊,夏季开花,花多紫色。红萸,吴茱萸,春末开花,秋季结实。菊花和茱萸都是常见的秋节植物,古代还有在头上簪菊、插萸的风俗,但与木樨比起来,仍显得代表性不足,难怪作者要以“独占秋光”来大加赞誉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插茱萸不是插其花,而是插其实,《本草纲目》引苏颂《图经本草》:“按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云:“遥知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即咏写这种风俗。正因秋季紫菊、红萸的开花盛期已过,作者才有“开犯早”的惋惜,对木樨的推崇也就格外令人信服了。“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意谓木樨的浓香,可与芝兰拮抗,同样芬芳四溢。芝兰,即紫芝兰草,实偏指兰草,又名香草。《本草纲目》言其品性“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常被诗人引用:“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兰。应劭风俗通言尚书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侯贽薰,大夫贽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也。”木樨能与兰草相比,其品性之高何待多言?

  下半阕侧重写木樨的逗人喜爱。“霜刀翦叶呈纤巧,手撚迎人笑。”意谓当秋开放的木樨,连枝叶都纤巧可爱,闺中的少女禁不住折下一枝,轻轻拈在手中,微微品嗅,鲜花与笑靥交相映照,显得格外俏丽。撚,同拈。这两句词不仅生动地刻画了少女天真烂漫的娇态,隐含着以花喻人的用意,还似经意又似不经意地暗用了佛祖“拈花微笑”、以无言传真谛的典故,隐约透露了少女幽微婉曲的心事,细加咀嚼,情味隽永。“云鬓一枝斜,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与上半阕紫菊、红萸的可簪可插以及兰草的可纫可佩相呼应,突出木樨同样可人心意。意谓少女折下鲜花后,既插于鬓发间,又供于闺阁中,于是闺阁内外,溢满木樨的芳香。“是处”,各处。词意是只写闺中少女对木樨的喜爱,并不等于木樨只能供闺阁赏玩。正如楚辞好用芳草美人象征高洁志行一样,本词也隐含着借鲜花丽人喻写自己幽雅情怀的立意。

  本词最令人欣赏的艺术特色,一是在与其他花卉的比较中描写木樨的品性,使读者印象更为鲜明;二是构思精巧,尤其是下半阕借闺中少女玩赏木樨的情境,生动具体地刻画出人们对木樨的喜爱;三是针线绵密,思路前后连贯,内容相互照应,取材、落笔颇见匠心。

  本词又见于张元干集中(俱录于《全宋词》),究竟谁为作者,待考。

相关推荐
  • 《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原文及赏析
  • 《倪瓒·桂花》原文及赏析
  • 《吕声之·桂花》原文及赏析
  • 《杨炎正·桂花》原文及赏析
  • 《高文虎·人剡咏桂花》原文及赏析
  • 《谢懋·霜天晓角桂花》原文及赏析
  • 《朱松·月桂花》原文及赏析
  • 《桂花雨》的读后感(三篇)
  • 《桂花雨》读后感(三篇)
  • 萧丽红《桂花巷》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