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卜算子荷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荷花·卜算子荷花》咏荷花诗鉴赏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荷花·卜算子荷花》咏荷花诗鉴赏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提起荷花,人们非但不觉陌生,甚至都能信口吟出几句赞美诗。古往今来,文人雅客为荷花大作文章,或赞赏其端庄素雅;或赞美其挺拔俊秀;或赞扬其刚直不阿。而在这首词中,作者却另辟蹊径,写出了荷花多愁善感的情态,引人联想。

  上片,作者抓住荷花特征为我们画了一幅色彩明快的图画。“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二句,描摹荷花的色彩与姿容。那红色的粉色的荷花比梳妆打扮过的俏丽佳人还要美丽,那碧绿色的荷叶因风雨过后而低垂着。应当指出,“靓”字应读(liang)的音,属于方言,是漂亮、好看的意思。这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很有意境。夏日清晨的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比刚梳妆完毕的美丽少女还要妩媚可爱,她满脸绯红、娇羞微笑,在她的周围,碧绿叠翠、光滑宽润的荷叶脉脉含情地微低着头,雨露象珍珠一样在叶面上滚动。荷叶的下面,栖息在这里的鸳鸯相依相偎,好不亲近。

  上片写景,属于实写,下片则是抒情,开头两句作者用了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表现了“荷花”的忧愁与相思。词人借“藕丝”为“偶思”;“莲心”为“连心”,借“藕”“莲”二字表明了其对所爱情人的眷恋之心。清代文学家吴锡麒有“但愿郎心如藕妾如莲”的词句便可为此注脚。“只为风流有许愁”写出了荷花多愁善感的情态。只因为荷花有此风韵才有如此愁绪。词人在这里移情于物,借花抒情,感慨很深。只因为自己有很高的才能,又有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所以才有许多忧愁。而下面紧接着的结句更加深了这种感慨。“更衬佳人步”是一个典故。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在强大的宋国的威胁下,不思振作,加强国政,反而沉湎于酒色之中。他有个宫女名窅(音杳yao)娘,轻丽善舞,用布帛把足缠裹得纤小弯曲如新月一般,穿着白色袜子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翩翩起舞,飘飘然有水仙凌波的姿态。结果很快国破家亡,身为囚虏,为天下人所耻笑。辛弃疾在这里用这个典故的意义是很明显的。与林升名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的基调相同而更深刻尖锐。他出生入死抗击金兵,南归后一直积极主战,献上《美芹十论》,提出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具体方略。可昏庸腐朽的南宋王朝却一味主和,重用投降派秦桧等人,打击主战派将领。辛弃疾自然不被重用。因此,他始终非常苦闷、忧愤。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爱国的忠心无以表达,因此才“有许愁”。而南宋统治者们面临强大金国的威胁,不思振作,不能富国强兵,一味歌舞升平、沉醉在以投降、出卖民脂民膏为代价而换来的暂时的和局面里,醉生梦死、灯红酒绿,这与当年的南唐后主李煜有什么区别呢? 自己的忧愁再加上这种社会局面,岂不是更愁了吗?结句的用典太深刻了,需细品全词,详参词人的生平思想方可领悟得出,也只有做如此解释,方不负稼轩的一片苦心。词人真正做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在观赏荷花之际也不忘怀国事,此种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本词语言自然清新,谐音双关手法的运用也很巧妙,与下句的愁态正相吻合。结句的用典贴切而深刻,加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力度,不愧为大家手笔。

相关推荐
  •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三篇)
  • 孙犁《荷花淀》原文及赏析
  • 孙犁《荷花淀》读后感600字(三篇)
  • 孙犁《荷花淀》读后感500字(三篇)
  •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白话文故事内容
  •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
  • 周翔《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 孙犁《荷花淀》读后感200字(四篇)
  • 孙犁《荷花淀》读后感400字(三篇)
  • 孙犁《荷花淀》读后感100字(六篇)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