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嗣绾·双双燕杏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杏花·双双燕杏花》咏杏花诗鉴赏  刘嗣绾  红楼十里,正春雨江春,笛家初谱。卖花声远,唤起一天香雾。好是画中眉妩,早湿上、鬓烟无数。只愁闹过枝头,冷了饧萧粥鼓

  《杏花·双双燕杏花》咏杏花诗鉴赏

  刘嗣绾

  红楼十里,正春雨江春,笛家初谱。卖花声远,唤起一天香雾。好是画中眉妩,早湿上、鬓烟无数。只愁闹过枝头,冷了饧萧粥鼓。凄楚,曲江归路。便回首蓬莱,隔年音阻。卢家梁上,燕子几番低诉。昨夜薄寒偏苦,问沽酒、客来何处?眼看宋玉墙边,吹送绛云尘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晚唐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诗中描绘的杏花春雨江南的景象,刘嗣绾这首咏杏花词的开头几句,正是对这一美好景象的再现。温润如酥的春雨之中,枝枝繁杏簇拥着座座红楼,楼上不时传来阵阵幽婉的笛声,这如诗如画般的境界多么令人心醉! 接着的“卖花声远”以下四句,进一步点醒咏题,描绘了处处花香、家家春色的动人情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夜春雨过后,清晨醒来,正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凉爽湿润的空气中到处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随着卖花人的声声吆喝,一枝枝含着宿雨的鲜花已纷纷插上人们的烟鬓。词人乃江苏阳湖人氏,在这里他仅以寥寥数笔,便把自己所熟悉的江南春天的景物风情勾画了出来。然而,过拍两句却用“只愁”二字领起,出人意料地调转了笔锋。“饧箫”指卖饧(饴糖类食物)者所吹之箫;“粥鼓”指僧寺黎明时集众食粥的鼓声。想到明朝枝头花谢,雪散香消,一切又归于冷落,惜花伤春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两句词,极为自然地带起了下片。

  下片集中笔墨,对“愁”字再做铺写。“曲江”指江苏扬州南长江的一段。转眼春归花落,曲江岸上,杏梁归燕,几番苦诉相思之意,可叹“春无踪迹谁知”,若见杏花重开,更须有待来年。“卢家梁上,燕子几番低诉”两句,观察细致,刻画入微,越发衬托出杏花“闹过枝头”后冷落、凄寂的气氛。“昨夜薄寒偏苦”以下四句,写词人的所见所感,直接抒发了一片惜春之意。一夜苦寒,春色衰减,阵阵晓风吹送着满地落花,此情此景,正可用晏殊《浣溪沙》词的后片来描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采用由喜而忧的抒情方式,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强烈反差。先写杏花春雨江南的喜人景象,目的是为了反衬无可奈何的惜春之情。由过拍至结拍,词人的愁情愈转愈深,终以眼睁睁看着杏花沦为尘土收束。这种写法,无疑有效地增强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相关推荐
  • 《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原文及赏析
  • 《韩愈·芍药》原文及赏析
  • 《晁补之·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原文及赏析
  • 《王十朋·点绛唇温香芍药》原文及赏析
  • 《杨万里·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原文及赏
  • 《曹勋·花心动芍药》原文及赏析
  • 《曹勋·临江仙赏芍药》原文及赏析
  • 《陈允平·汉宫春芍药》原文及赏析
  • 《谢尧仁·咏芍药》原文及赏析
  • 《姜夔·侧犯咏芍药》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