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橹·山路木芙蓉》原文及赏析

【导语】:

  《木芙蓉·山路木芙蓉》咏木芙蓉诗鉴赏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木芙蓉·山路木芙蓉》咏木芙蓉诗鉴赏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迴。

  此诗通篇咏山路木芙蓉,由花及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首联点明,此花为山路之上的木芙蓉,不是栽种在横塘泥中花,说明此花清高而纯洁。“横塘”,是古堤塘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为古代烟柳繁华的游乐之地。此处“横塘”泛指荷塘。“隈”,是弯曲之处,或角落。“碧岩隈”,指青山脚下的弯曲山路。“两株晴笑碧岩隈”,此句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充分表现了木芙蓉的美丽可爱: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秋高气爽,山花含笑。在青山绿水之间,有两株红艳艳的木芙蓉,带着芳香,亭亭玉立,笑脸迎接从山路上走来的诗人。其诗情画意,令人陶醉,有力地渲染了芙蓉花美丽动人。其中“晴笑”二字尤为精妙,确是画龙点睛的传神笔墨。

  颔联“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盛赞花色绝世之美,并对花开僻处深表惋惜。木芙蓉花一般为白色或淡红色,而这两株山路上的木芙蓉却开深红色花,真是超群拔俗,具有绝世之奇美。如果此花开在京都闹市,定然珍贵无比,倍受赏识。但此花却开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无人赏识,确是徒具绝世之色了。“枉教”二字包含作者无限叹惋之情,用之极切。

  颈联由花事转向人事,直抒怀抱,大有愤慨不平之意。“王孙”,是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此处为诗人自谓。王孙本应在朝为官,然而却被冷落在万里之外,自然会有愤慨不平之情。贾傅,是贾谊,为西汉杰出的青年政治家和文学家。少有不羁之才,后为公卿嫉妒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称贾傅。“三年贾傅惜无才”,意为贾谊被贬,做三年长沙王太傅,其原因是他没有才华,令人可惜。众所周知,可惜的不是贾谊无才,而是执政者有眼无珠,不能任用贤才。此句显然是反语。诗人以贾谊自况,是自信才高;以反语出之,更有力地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激愤情绪。

  尾联点破题旨,因花事而感叹人事,抒发了无限怅惘之情。“缘花更叹人间事”,因前面写得具体,故此句比较概括含蓄。所谓“花事”即花有绝世之色而处深山僻野,不得赏识。所谓“人事”,即人有绝世之才而被冷落在万里之外,不得重用。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是朝政昏暗的表现。“半日江边怅望迴”,通过描写人物举动行为来表达感情。因作者有怀才不遇之悲,壮志难申之苦,他徘徊在江边,眼望芙蓉花,叹花自叹,惜花自惜,沉思良久,半日之后,方怀着怅惘的心情回到家中。这里诗人塑造了一个苦闷、深思的自我形象,比直抒胸臆更为含蓄有味。

  此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平仄、对仗、押韵均含声律,是一首典型的富有晚唐风味的七律。

相关推荐
  • 《苏轼·和述古拒霜花》原文及赏析
  • 《王安石·木芙蓉》原文及赏析
  • 《张立·又咏》原文及赏析
  • 《张立·咏蜀都城上芙蓉花》原文及赏析
  • 《刘兼·木芙蓉》原文及赏析
  • 《黄滔·木芙蓉三首》原文及赏析
  • 《木芙蓉赋序》原文及鉴赏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