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希文·蝶恋花蜡梅》原文及赏析

【导语】:

  《蜡梅·蝶恋花蜡梅》咏蜡梅诗鉴赏  洪希文  雪里江梅标致好。千古诗人,总被横斜恼。蜡貌栀言愁杀我。道伊曾向孤山过。检点花房开几朵。错引山蜂,酿蜜供残课。

  《蜡梅·蝶恋花蜡梅》咏蜡梅诗鉴赏

  洪希文

  雪里江梅标致好。千古诗人,总被横斜恼。蜡貌栀言愁杀我。道伊曾向孤山过。检点花房开几朵。错引山蜂,酿蜜供残课。三叹楚骚无可考。梅花已不如芳草。

  这首咏蜡梅词是洪希文咏梅词中一首。开端便明白称颂腊梅开放雪中“标致好”“雪里江梅”即指蜡梅。迎雪而开,自然情韵盎然。洪希文特别喜欢

  雪中之梅,他在《水调歌头 ·雪梅》一词中曾写道:“我欲寻幽天路……梅索笑……起舞歌白雪,聊畅我幽情。”在《洞仙歌·早梅》中说:“绰约真仙藐姑射。占得百花头上,积雪层冰,捱不去,只凭地皑皑白。”明显地将梅花比作绰约仙子。这里的标致好也是形容蜡梅情态姿韵美好。接着又一句“千古诗人,总被横斜恼。”是说蜡梅或包括所有梅花,其疏影横斜之态令诗人望之欲恼,即情从中来,不能自禁之意。宋诗人林逋曾有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传世,并以梅妻鹤子自居。所以,词人在这里也是暗用此点,并借题发挥说“蜡貌栀言愁杀我,道伊曾向孤山过。”蜡梅其色其貌自然标致、美好,但我却要见此而欲愁杀,因为蜡梅曾告诉我,她曾向孤山过即曾向隐居孤山的宋诗人林和靖处住过,曾向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之称林和靖处经过,这能不令我生妒心而愁杀吗?这上片纯系拟人手法,将蜡梅比作绰约仙子,貌美标致佳人。表面上“恼“愁杀”之语,实际上暗含一片眷恋甚深的挚爱之情,写法颇为别致,用典含而不露,圆熟自然。

  下片换头句转至蜡梅外在形象刻画“检点花房开几朵”是写实,看一看有几处蜡梅花开。“检点”一语是词人之举,描写的视角依然与上片相近似,并没有明显变化。而“错引山蜂,酿蜜供残课”一语却写得颇有新意。说蜡梅花开似花房也似蜂房。其色黄酷似蜜脾,竟至引动山蜂来采。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蜡梅花的香与色浓烈。这种写法前人早已用过也并不算新奇。主要是“酿蜜供残课”中“供残课”很有点幽默感。这山蜂匆匆而来酿蜜为何,竟是供残课,应付课税,真有点大煞风景、不雅之感。这是洪希文故作惊人之笔,以俗为雅,以奇为正。如在《水调歌头·雪梅》中“梅索笑、竹含贞,酒频倾,矜香斗色”语句之后,突然又冒出一句“鼻塞无孔眼瞠瞠”写他见了雪景之后屏住呼息眼神不动注目的情景,给人以突兀之感。这里的“供残课”也正是调侃之语,恰如悠扬雅乐中突然来一声尖叫,平空增添些滑稽、新鲜之感一样。不过结句却很正经,意思是感慨楚骚之中却不曾见以梅为喻,在那里却是梅花不如芳草的。言外之意,惹动诗人愁绪的江梅,即蜡梅虽然标致美好,自己似乎也不必为此大伤情怀。为什么?一则虽然标致好,可曾向孤山去过,已被人领略在前,二则虽错引山蜂酿蜜,却是“供残课”,三则千古诗人总被恼,楚骚之中却难考,还不如芳草。总之这首咏蜡梅之作写得别致新颖,颇有点玩世不恭的滑稽之感。在众作的千篇一律的称颂声音中,来一点标新立异,不管成功与否,总是应该欢迎的。从这个角度说,这首咏蜡梅之作还是值得一读的。

相关推荐
  • 《瞿佑·蜡梅》原文及赏析
  • 《袁宏道·小竹林腊梅盛开兼赠主人》原文及赏析
  • 汪曾祺《腊梅花》原文及赏析
  • 余秋雨《腊梅》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