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江雨望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杂花落花惜花·江雨望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说来也巧,在唐王朝近三百年

  《杂花落花惜花·江雨望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说来也巧,在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天府之国四川,不仅多次成为在劫帝王避乱苟安的圣地,而且,也成为相当多的文人才子游览山川,避灾躲难,左迁贬官,求取功名的场所。诸如李白、杜甫、许浑、王建等人,都先后多年在巴山蜀水之间浪迹滞留,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崔涂在晚唐诗坛上只能说小有名气,也曾“壮岁上巴蜀”(《唐才子传》),在四川先后逗留三年,写过一些感物而发、触景生情的离怨之作,这首《江雨望花》是其中最好的一首。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诗人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雨中江天的壮阔图景。濛濛细雨淅淅沥沥地洒在宽阔浩瀚的江面上。江水陡涨,漫延到两岸山坡上;春风拂面,送来了远处山上野梅花的缕缕清香。诗人紧紧抓住细雨,春水、好风,野梅四个蜀江初春的旖旎风物,突出了眼前景物之美,令人流连忘返。“好风留客”一语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概括了川蜀风光之美,能羁縻来自他乡的游子迁客,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此时此地看到此景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面对这一片喜人的蜀国风情,诗人应当随之而生赏心悦目之感,但是后边两句诗的内容和前两句却截然相反,抒发的却是令人心碎肠断的悠悠乡愁。“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诗人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表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心理。崔涂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秋入蜀赴举,参加僖宗在蜀中举行的省试,没有考中,于是就又留下来准备下一年的省试。因此,诗人说他滞留川蜀不是不想归去,而是为了求取功名,不得不客居在这里。每逢早春山花烂漫、春意盎然之际,自己都曾触景伤情,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会禁不住涕泪纵横,肝摧肠断。末句诗中两次用到“一”字,正好说明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一旦感物触景,就会悲从中来,伤心垂泪。

  这首诗最大艺术特色是,诗人运用鲜明的反衬手法,用川蜀风物之美来反衬诗人内心思乡之哀,极富于感染力。诗人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既留恋川蜀风物,一心追求功名,考中进士,以实现他“达即匡邦”的奋斗目标,下决心“青云如不到,白首亦难归”(《春日郊居酬友人见贻》);但又时常是“蝴蝶梦中家万里”(《春夕》),依然眷恋家乡的亲人、山水,还想着“达即匡邦退即耕”(《春夕》)的退身之路,这大概就是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面对功名利禄和宽松闲适的乡居生涯,在何所抉择,何所适从问题上一种矛盾变态心理的真实写照吧。

相关推荐
  • 《高蟾·落花》原文及赏析
  • 《方干·惜花》原文及赏析
  • 《方干·咏花》原文及赏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原文及赏析
  • 《李咸用·落花》原文及赏析
  • 《李山甫·落花》原文及赏析
  • 《来鹄·惜花》原文及赏析
  • 《陆龟蒙·惜花》原文及赏析
  • 《于濆·对花》原文及赏析
  • 《段成式·桃源僧舍看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