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隐《西溪》原文及赏析

【导语】: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西溪,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是唐时的游览胜地。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春天,在梓州柳仲郢幕府里,他去游西溪,写了这首诗。柳仲郢写了和韵诗,商隐在《谢河东公(柳仲郢)和诗启》里说: “某前因暇日,出次(留驻)西溪。既惜斜阳,聊裁短什(篇)。盖以徘徊胜境,顾慕佳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里讲他写这首诗的用意,“既惜斜阳”,有他在《乐游原》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用意。“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刘安《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看到春草的茂盛,就想到王孙出游在外,应该回去。张衡《四愁诗序》:“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他在诗里也用美人在比君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首联“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潺湲”(chán yuán谗园),水缓流貌。看到水的缓流,在“怅望”,感到无可奈何。为什么?“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不惊异于春天景物的少,只感觉夕阳比景物更多。春天的景物在夕阳的照射下虽然美好,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黄昏,这些美好景物就要看不见了,所以要怅望,要感到无可奈何了。这是一。

  三联“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色染”“光含”是互文,即柳叶和女萝的翠色把清澄缓流的溪水染绿了,柳叶和女萝的翠色又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有光彩。妖韶,美好而富有生机。窈窕,美好。这些含有光彩的翠色倒映在水中,显得很美好。四联: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这跟“怅望”联系,想望西溪的水,流入大江,从大江流到海,具有“朝宗于海”的意思,这是就人间说。西溪的水,不要成为银河,阻止牛郎织女相会,这是就天上说。这两句话里含有诗人的感情。水“朝宗于海”,比喻地方官的回到朝廷,他想回朝廷而不可得。银河的阻止牛郎织女相会,商隐的妻子王氏,在大中五年死了,人天永隔,这话里含有这种悲痛。所以怅望,感到无可奈何,这是二。

  五联: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凤女,指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相传与丈夫萧史乘凤凰飞去,见《列仙传》。“龙孙”,《正字通》:“青海旁马多龙种,曰龙孙。”“玉珂”,用玉装饰的马勒。“凤女”句,指西溪上有美人在弹奏用玉装饰的瑟,弹瑟表怨。“龙孙”句,指骑着名马的王孙公子飘泊在外。这两句即借美人来比君子,指君子不能回朝廷而怨; 王孙公子在外飘泊不归,也有惆怅。末联“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他想到他夜梦到京城,醒来好好写信到京里,托云中的飞雁传信,托波上的鱼书传信。

  这首诗,既写出了西溪的美好景物,又写出了他想回朝廷而不得的苦闷,只好梦到京城,只好寄信给京中友好来表达他的感情了。这是即景抒情,情景相生之作。

相关推荐
  •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原文及赏析
  • 唐·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原文及赏析
  • 宋·赵汝鐩《途中》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绩《野望》原文及赏析
  • 宋·王令《金山寺》原文及赏析
  • 唐·赵嘏《长安秋望》原文及赏析
  • 唐·李群玉《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原文及赏析
  • 清·吴兆骞《长白山》原文及赏析
  • 清·吴兆骞《长白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