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溪上作》原文及赏析

【导语】:

  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浮沉酒盏中。  陆游自高宗绍兴二十八

  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浮沉酒盏中。

  陆游自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仕以来,屡遭弹劾而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最后于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严州军州事任满,遂于七月复还山阴,这时他已六十四岁了,直至宁宗嘉定二年(1209)八十五岁逝世,其间除了短期赴临安修史外,即一直在家中,以读书躬耕为业。虽贫病困扰,却不废吟咏,而感时伤世,期念恢复,更是贯穿他作品的主旋律,《溪上作》便成于这个时期。

  起首两句,先就当前的自我境况写出: 溪上一废退之老翁,生命的路行将走到尽头,故所关注者,本应是一杖在手、悠游闲适,聊以消遣无多的余年而已,其他又何须萦系于心! “伛偻”,驼背,此处专指老年人走路的形态。“筇(qióng穷)”: 竹枝杖,因筇崃山(今四川西部)竹制手杖最著名,据《史记《大宛列传》载,西汉时即流入西域诸国,故代名之。次联顺笔而下,描摹闲步时所见的景物,画面动静结合,凝重苍凉的基调里透出热情色彩。黄昏分际,红日沉落到峰峦间,映衬着一派青山,蜿蜒横亘于莽莽原野中; 平沙上蓦地惊起一群飞鸦,黑忽忽地遮蔽了大片天空。这里的“衔”字用得极生动新颖,将夕阳迟迟未下山的客观景象与此时的主观感觉都充分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后两联则全然撇开自然风光的描写衬托,而一气贯注,言志抒情,直露胸臆。国事蜩螗,异族侵略军入主中原已多年,又无时不耽视江南的半壁河山,执政者不知自振,权贵间派别倾轧正烈,赋税烦苛,民莫能安居,衰颓之势恐已难挽回,如此等等,是谓“天下可忧非一事”; 然献币输绢、苟安求和是朝廷的既定国策,根本不思恢复大计,以致忠贞之士迭遭斥逐,自己以垂暮之身退处林下,纵怀奇谋壮志,亦只有付诸流水而已,是谓“书生无地效孤忠”——每念及现实,最教人悲愤难平啊! 但国计民生,总时时牵动于心,无论在朝在野,都割舍不下,怎忍心逍遥诗酒,在醉乡中过日月呢?按,“东山”、“七月”,均为《诗《豳风》中的篇名,一写军旅征战,一写农民生活,此处陆游借以指他最关注的北伐大事与民生疾苦。“浮沉酒盏”,《世说新语《任诞》: “毕茂世云: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是一种放浪形骸,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当系溪上漫游的即兴之作,然仅于次联描述所见风景,重点却在情志的抒写,造语质直,诗意发露而略无余蕴,但并不显得浅率浮薄者,原因是有一团真气充塞鼓荡,字字由挚诚的爱国热情铸出。

相关推荐
  • 唐·吴融《溪边》原文及赏析
  • 明·李流芳《滕县道中》原文及赏析
  • 唐·王勃《滕王阁》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滟滪堆》原文及赏析
  • 明·唐寅《潇湘夜雨》原文及赏析
  • 唐·宋之问《灵隐寺》原文及赏析
  • 宋·叶绍翁《烟村》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秋云岭》原文及赏析
  • 宋·武衍《秋夕清泛》原文及赏析
  • 清·严遂成《秋夜投止山家》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