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万丈潭》原文及赏析

【导语】:

  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  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局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  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

  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局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

  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

  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

  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

  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杜甫乾元二年十月自秦州出发,到达同谷后,全家人都病倒了。穷困、愁苦、哀伤、绝望一齐都压到他身上,他只有停顿下来。此时,他来到万丈潭,自然不会有多少兴致,但却写下了这精彩的诗篇。

  万丈潭在同谷县城东南七里,相传有龙自潭飞出,故又称为龙潭。“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潭深万丈,神龙潜藏。诗人紧扣青溪和神龙落笔,总领全篇。“局步”、“侧身”,明提游踪,暗写登临之险; “洪涛”、“苍石”,点明依山傍水,更见其潭之灵。由此,描绘出万丈潭地理环境高、险、奇、灵的特色。接着,具体描绘万丈潭。山径绝顶,岸壁如削,这些倒映潭中,山水相融,别有一番情趣。“黑如湾澴底”,可见幽深。“清见光炯碎”,可见清澈。“孤云”、“飞鸟”,则又可见其虚明空洞,无底无边。加之,高萝、寒木掩映,尤如帷幄旌旆。远川曲通,可谓水远流长,源源不竭,这才能潜藏神物。至此,万丈潭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诗人总绾上文,进而触景而生情。“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如果读一下诗人同时所作的《同谷七歌》,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就不难体会到,一个“多”字当中蕴含着多少辛酸! 一个“最”字又显得何等的沉痛! 《杜臆》说:“将老得斯游,亦足以敌穷途之遗恨。”恐怕未得其要。诗的最后四句说,神龙潜蛰,闭藏而不见,出入又有巨石阻碍而难行,期望在神龙飞腾、挟风带雨的夏日,来此一睹为快。从字面上说,这里回应了 “神物有显晦”,而且,诗人在冬日游潭,未见龙之显现,未免有些惆怅,于是希望夏日到来。然而,联系《同谷七歌》来读,此处似有弦外之响。《七歌》之六写道:“南有龙兮在山湫, 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 蝮蛇东来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南有龙” 正是指万丈潭。诗人就近取譬,以龙蛰蛇害,隐喻君困贼乱。并在结句中,寄托了盼望平息战乱,天下太平的良好愿望。那么,万丈潭的末四句是否亦作如是观呢? 假如我们再结合开头就已经提到的作者的生活处境和创作心态来理解,结论应该是明确的。

相关推荐
  • 清·史善长《三个泉》原文及赏析
  • 金·倪瓒《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原文及赏析
  • 清·朱彝尊《三水道中》原文及赏析
  • 唐·阎防《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原文及赏析
  • 宋·欧阳修《中峰》原文及赏析
  • 清·赵嗣晋《九华雨霁》原文及赏析
  • 宋·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原文及赏析
  • 唐·邱濬《五指山》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 唐·高适《入昌松东界山行》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