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陈孚《烟寺晚钟》原文及赏析

【导语】:

  山深不见寺,藤荫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在古人笔下,寺院钟声不知引出多少美妙的诗章。陈孚的这首

  山深不见寺,藤荫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

  在古人笔下,寺院钟声不知引出多少美妙的诗章。陈孚的这首诗,虽不完全是描写钟声,但以钟声为线索,结构全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寻寺而闻钟,后四句写入寺而钟残,以钟开,又以钟合。那单调的钟声在诗中似有了生命和情致。

  诗中有“修竹”“松露”。古人常用松竹象征比喻高人隐士,由此可以揣测: 诗人入山寻寺大概不是为投宿,也不是为了香火,而是去拜谒久已仰止的高人。

  前四句诗,诗人略去了仰慕高僧,入山寻寺诸情节,开首就截取“山深”写来。“山深不见寺” 是诗人入山之后的感受,山深林幽,不知寺在何处,只见“藤荫锁修竹”。锁,遮蔽的意思; 修竹,细长的竹子。浓密的古藤掩蔽了烟寺修竹,所以找不到寺之所在。正当诗人颇感迷惘的时候,“忽闻疏钟声”。“忽闻” 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惊喜,他不禁寻声望去,可是看到的是“白云满空谷”。这一句回应首句“山深”,间接地描写了烟寺地势之高。这四句诗一句一转,烟寺在诗中好象置于云雾,忽隐忽现,诗人的感情也随之而一起一伏。

  后四句,诗人又略去循声见寺、入寺无人等情节,如电影的镜头剪接,把镜头直接接到寺中老僧身上。诗中用了三个无声的画面描写老僧: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钟残寺门掩”。暮钟响过,老僧汲水而归,但这水绝非世俗井水,从他衣沾发绿的松露可知,水是来自于松林中的清泉。这更见老僧的清雅超俗。“寺门掩” 的主语显然是老僧,老僧纳客掩门。三句诗没有写老僧的容貌言谈,但几个动作,几滴露珠,勾勒了一个高人的形象。最后一句,紧承“钟残”,暮钟响过,寺门掩闭,是人投宿、鸟归巢的时候了,以鸟的 “争宿”映衬诗人的夜宿烟寺,以鸟的“争宿”声反衬老僧的闲静,造成幽静、深邃的意境。

  这首诗前四句通过寻寺,描写烟寺的深曲,后四句通过老僧归来,描写寺中人的超凡脱俗,两个镜头剪接在一起,意境清幽,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相关推荐
  • 清·钱载《牛头山》原文及赏析
  • 唐·释道南《玉案山》原文及赏析
  • 清·袁枚《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原文及赏析
  • 宋·张栻《石濑》原文及赏析
  • 宋·张栻《石濑》原文及赏析
  • 明·汤显祖《石门泉》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禹庙》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秋下荆门》原文及赏析
  • 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及赏析
  • 宋·释道潜《秋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