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原文及赏析

【导语】: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这首诗作于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曾以凌厉风发的气概,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这首诗作于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曾以凌厉风发的气概,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远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他的后半生是在流贬和失意中度过的。首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是诗人后半生经历和心境的缩写。在宦海浮沉中,多次被贬,“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别舍弟宗一》);贬居远州,身处殊方,佳期不遇,愁思无际: “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这就是“宦情羁思” 四字涵盖的丰富内容。“凄凄”,概括其悲伤、凄婉的心态。这第一句从诗人的人生遭际提笔,以情语出之,笼罩全篇。诗词并重发端,况周颐《蕙风词话》说: “近人作词,起处多用景语虚引,往往第二韵方约略到题,此非法也。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挪移不得。”将此语移来评柳诗倒颇为适宜。

  “春半如秋意转迷”,是对“凄凄” 的续写。在贬谪荒陲的柳宗元悲怆的心情下,柳州二月竟如秋天一般,此为“有我之境”,缘情造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意转迷”三字,似写对自然界的“春半如秋”的迷惑不解,其实,隐含着对仕途坎坷、忠而被贬的深沉思索。这句诗运用矛盾逆折法,在“春”“秋”共存似乎不够和谐的句子里,组合成新的审美秩序,引人遐思。

  三、四句承“春半如秋” 而来: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先点明“如秋”之意,后用百花凋落、榕叶满庭竭力烘托。这种类如画家的点染法的运用,收到情景相生、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只有“点”而无“染”,流于抽象化和表面化; 只有“染”而无“点”,缺乏概括性和深刻性。点、染并用,其妙无穷,柳诗深得此中三昧。

  总之,这首诗透过柳州榕叶落尽的自然景观,含蓄地表达了长期贬谪生活的凄黯之情和孤独之感。于此可见柳宗元“南迁后诗,清劲纡余” (《东坡题跋》)的艺术风貌。

相关推荐
  • 清·张问陶《柳沟》原文及赏析
  • 唐·释灵一《栖霞山夜坐》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栾家濑》原文及赏析
  • 唐·张旭《桃花溪》原文及赏析
  • 清·龚自珍《梦中述愿作》原文及赏析
  • 宋·辛弃疾《武夷山》原文及赏析
  • 宋·谢枋得《武夷山中》原文及赏析
  • 唐·卢象《永城使风》原文及赏析
  •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原文及赏析
  • 唐·柳淡《江行》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