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原文及赏析

【导语】: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是杭州西湖一大景观,因由苏轼所筑而得名。“即事”,即有感于眼前的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是杭州西湖一大景观,因由苏轼所筑而得名。“即事”,即有感于眼前的事物。大凡即事诗,诗中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诗中所写乃是诗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诗人亲见的客观事物。即使写的不是诗人自己的事情,但其中也必然注入了诗人的想象和体会。

  “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入手擒题,点明游览西湖的时间和西湖的明媚春光。时值清明佳节,梨花似雪,春风骀荡,景色宜人,这正是捕捉春的信息,领略春的意境的大好时光。但诗人没有用浓墨重彩去描摹春色,只选择素洁淡雅的“梨花”轻轻点染,而意境尽出。

  “游子寻春半出城”,写西湖清明游春的盛况。“游子”,本指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是指游春的人。诗人用夸饰手法,用 “半出城”三个字,不仅形象地勾勒出游春的盛大场面和热闹气氛,而且从侧面写出了清明西湖春光幽美迷人的程度。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清明西湖日暮时的情景。“日暮”,天色已晚,“收拾去”,游人已散去。但诗人不说游人散去,而说“笙歌”散去,对白日西湖笙歌处处的欢乐热闹暗补一笔,使诗味更加深长。“万株杨柳属流莺”,日暮的西湖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种景象,另一番热闹: 余晖脉脉,晚霞映水,杨柳依依,黄莺飞舞。然而这一切好情好景,都不再属于“游子”,而只属“流莺”了。一个“属”字,游兴未阑,流连眷恋,然而时不我待,无可奈何的心情跃然纸上。以有形之事物写无形之情愫,构思巧妙,匠心独运,使诗更加委婉,深厚,动人。

相关推荐
  • 唐·裴迪《茱萸沜》原文及赏析
  • 金·元好问《药山道中》原文及赏析
  • 清·苏曼殊《莫愁湖寓坐》原文及赏析
  • 唐·朱景玄《莲亭》原文及赏析
  • 唐·马戴《落日怅望》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裂帛湖杂咏》原文及赏析
  • 唐·韦应物《西塞山》原文及赏析
  • 宋·曾巩《西楼》原文及赏析
  • 清·陈世和《西樵歌》原文及赏析
  • 唐·赵嘏《西江晚泊》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