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同《望云楼》原文及赏析

【导语】: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这首诗写望云楼风光,只取概括,没有具体细致的描绘,却能见高瞻远瞩之概。  望云楼是洋州(今陕西洋县)的一个风景点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这首诗写望云楼风光,只取概括,没有具体细致的描绘,却能见高瞻远瞩之概。

  望云楼是洋州(今陕西洋县)的一个风景点。文同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任洋州太守,此诗当是于任中登望云楼有所感而作。

  楼称“望云”,所在必高。全诗极写望云楼之高,却没有出现 一个“高”字。首二句写望云楼的地理形势,从远处着笔: 在望云楼上往东看,是绵延不绝、重峦叠嶂的巴山山脉; 往北望,则见雄伟险峻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峭拔挺立,直插云霄。这里写望云楼周围的环境,只取一东一北,便烘托出极目所见的壮观景象,望云楼本身的雄伟高峻,不待写便在读者的想象之中了。大处落笔,不作细描,却显示出一种磅礴不凡的气势。

  末二句写楼本身,从近处着笔,点出诗题望云楼中的“云”字。因为望云楼耸入霄汉,周围云遮雾罩,偶一卷帘,云气便腾涌而入,楼内楼外均为云气所掩,整个望云楼便也融进这茫茫云海之中了。“云一色”三字写出了这种境界,不是亲自登上望云楼,身处云气之中,是不会有这种体验和创造的。

  文同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诗人,不仅长于画竹,对山水也有独特的感受,以画入诗是其特点。读这首诗,就仿佛是观赏画家用文字绘出的一幅图画,不仅从方位、环境可以体会到作者选取视角、结构图象的艺术匠心,而且简直可以想象出画家在那里调色挥毫,立使云烟满纸的景象,画意诗情在文同的笔下真是融合在一起了。山、楼、云,相互映衬配合,画面的布局是那样协调和谐; 云海茫茫,一片银白,设色是那样的单纯明净。整首诗给我们的艺术感受,是在突兀峥嵘中又见浑成秀美。

相关推荐
  • 唐·刘禹锡《望洞庭》原文及赏析
  • 清·孙鹏《望西山》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木兰柴》原文及赏析
  • 唐·裴迪《木兰柴》原文及赏析
  • 宋·陆游《柳桥晚眺》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武陵泛舟》 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石《江上》原文及赏析
  • 宋·董颖《江上》原文及赏析
  • 宋·刘子晕《江上》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江上》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