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原文及赏析

【导语】: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这首诗写寒食节所见道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这首诗写寒食节所见道中春景,并寄托了对同僚幕友的思念之情。首联即紧扣诗题,情景并出。上句描写春日原上烟雨景象。诗人纵目远眺平原春色,但见嘉禾初兴,碧草绵芊,于朦朦烟雨之中,乍明乍晦,时隐时现。“淡复浓” 一词,就象给烟雨笼罩中的平原春色,披上了一袭神秘的纱幕,使人只能想象其姿,不能洞观其貌。运用光照原理,透出烟雨的浓淡变化,化实为虚,以动写静,顿使景物变活。下句写诗人此时情思。春日佳节,往年都与僚友相聚游乐,或郊外踏青,或聚酒高会,其乐融融。而今年清明,自己却是孑身一人,羁旅道中,又值此烟雨迷茫,怎不引起对于僚友们的强烈思念呢?“寂寥”,写自己旅途孤寂冷落之状; “思无穷”,写对同僚的友情之笃,思念之切,与上句描景,相切相应,情景转换之际,不露痕迹,出于自然。

  颔联写村边近景。水边竹林,村外桃花,都是乡村常见景物,但经 “绿”、“红”二字一点染,顿觉春意盎然,景象生新,使烟雨迷濛的乡间春色也变得明朗起来,只见桃竹相衬,映红透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此一联写景,方使全诗色调不致过于阴晦黯淡,也避免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由寂寥骤成感伤,转而化浓为淡,于景物的变化之中,透出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

  颈联转写人事。首联下句已点诗人寂寥怀思的心情,但并没有显现诗人的形象,至此添笔补写。从“尽日解鞍”可以看出,春雨绵绵,终日不停,诗人归程为雨所阻,只好滞留山店,以候天晴;“晚天回首”更可看出诗人欲归难奈的焦急情绪。频频回首,归程尚遥,难以望见此时僚友们的情形,方能启出尾联的悬想猜测。“雨”、“风” 二字,则概括出旅途历尽艰难之状。将道路之苦,不直接叙述,借景传出,显得曲折含蓄,诗味隽永。而“酒旗风”,也为下联遥想僚友聚酒铺垫 一笔。“酒旗风”显然是从杜牧《江南春》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而来。

  尾联回应诗题,诗意从上联“回首” 中带出,写诗人翘首回望归程之时,遥想幕府僚友值此清明佳节,一定会如往年一样,要聚酒相会的。但今年相聚,我不能与会,大家一定会笑我奔波劳苦于道路吧?诗人平日与僚友情意款洽之状,于此全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联全从王诗化出。虽与王诗相比,稍显直露,但能与诗中情景融汇无间,出乎自然,可以看出诗人善借前人笔意,著我境界,并做到了习古能化,辞如己出。

  此诗语言流畅,情思深婉,写乡村春色如画,使人有亲睹其景之感。且能融情入境,浑然天成。

相关推荐
  • 宋·苏辙《寒食游南湖》原文及赏析
  • 唐·孟郊《寒溪》原文及赏析
  • 清·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原文及赏析
  • 宋·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原文及赏析
  • 唐·郑谷《嘉陵》原文及赏析
  • 明·戴弁《嘉峪晴烟》原文及赏析
  • 宋·叶绍翁《嘉兴界》原文及赏析
  • 清·吴嘉纪《和雨臣京口雪望次韵》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和李才甫先辈快阁》原文及赏析
  •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