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农《过小孤山》原文及赏析

【导语】:

  古县萧条对岸开,大江行色榜人催。  水风多处轻抬眼,浮出青山似覆杯。  这是一首即景写情的名作,看似平淡,实则有味,诗中寄寓了作者孤傲不羁的性情。“古县”

  古县萧条对岸开,大江行色榜人催。

  水风多处轻抬眼,浮出青山似覆杯。

  这是一首即景写情的名作,看似平淡,实则有味,诗中寄寓了作者孤傲不羁的性情。“古县” 即赣北的彭泽县,北临长江,正对江中的小孤山。

  第一句写即将离去的彭泽县,“萧条”二字概括了诗人对它的整体感受。看来诗人并没有什么留恋之意,所以后接的 “对岸开” 三字似乎带有摆脱的意味。第二句写登船过江。“行色” 即旅行出发前的迹象,“榜人”就是船夫。“催”字恰体现了行色匆匆之状。船夫的催发反倒衬托出主人的不急于离去,他好象还在犹豫彷徨,若有所思。当然这不是因为舍不得古县城,而是因为前方的目的地也缺少某种吸引力,提不起诗人旅行的兴致来。临出发之际,他忽然对自己究竟想去哪里感到了茫然。

  下面两句描写江中的小孤山,紧扣题目。“轻抬眼”恰说明诗人在渡江时一直未抬眼,江中的景致不能引起观览的兴致,他还处于沉思当中。直到船近江心,水大风急,舟身摇晃起来,诗人才偶然抬头,这时正好面对着江流中央的小孤山。人心中想念什么,眼前的景致就会象什么。此时诗人在郁闷、孤独当中一定想到了酒,酒是浇平块垒,忘却忧愁的唯一手段。果然小孤山就变成了 一只巨型的酒杯,真正是心物相印。然而遗憾的是眼前的酒杯倒扣着,根本无法盛酒,这该有多么扫兴啊! “覆杯” 的比喻把诗人百端不适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小孤山,世人又呼为“小姑山”,山侧有一矶,人称“彭郎矶”,苏轼曾有“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诵甚广。后来文人过此往往借题发挥,金农不会不知道。他并没有凑趣,只管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感受。他看到的不是“姑山”,恰恰是真正的孤山。在现实社会中的孤独感,不肯随波逐流的傲岸之气都在这只 “覆杯” 当中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所以 “覆杯”是对全诗氛围的一种点化。

  郑板桥评论金农的诗时说: “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金农自出手眼,别具怀抱的诗歌风格。

相关推荐
  • 宋·杨万里《过宝应县新开湖》原文及赏析
  • 宋·杨万里《过宝应县新开湖》原文及赏析
  • 宋·曹勋《过太行》原文及赏析
  • 宋·曹勋《过太行》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及赏析
  • 金·元德明《过凤凰山》原文及赏析
  • 宋·高翥《过临平》原文及赏析
  • 清·袁枚《过万安县山水渐佳》原文及赏析
  • 宋·程俱《豁然阁》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