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良史《春山夜月》原文及赏析

【导语】: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描写春山夜月之景。笔墨淡雅,意境清幽。  开头两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描写春山夜月之景。笔墨淡雅,意境清幽。

  开头两句,扣紧题面,抒写作者对春山胜事的钟情与眷恋。“胜事”,即美事,这里指美景。“胜事”前面著一“多”字,则见出春山景物的无穷变幻,风姿异彩,各有千秋。唯其如此,才使诗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这两句,起得平淡,内心感受直倾而出,但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正因“春山多胜事”,才逗出 “赏玩夜忘归”,前后句之间有因果关系; “多胜事”与“夜忘归”,对照体味,又写出白天游兴的浓厚,当然,这是虚写,虚写白天,实写夜晚,引领出下面对春山夜月的具体描绘,统率全篇。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是作者用力最多,写得最好,也是最得后人称赞的句子。妙在何处?首先,二句相对,描绘出诗人忘情自然的神态。诗人完全为山间景物所陶醉了: 泉水淙淙,山花烂漫,他忍不住掬一捧清泉,采几簇野花。“掬”字,“弄”字,固然写出诗人接连发出的两个动作,但更为重要的是勾画出诗人对水与花百般爱怜的神态。泉水清凉澄澈,山花芬芳四溢,这自然是乐事; 而就在“掬水”与“弄花”的时候,诗人又惊喜地发现,水是那样的清莹,一轮月影竟然倒映眼前,而花又是那样芳香,片刻间的抚弄,竟致芳香布满衣襟。这是大自然向人类显示的无穷魅力。江山风月本无常主,只要人们善于体察,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美妙的情趣。两句诗,写出了诗境的层次感,表露了作者内在情愫在瞬间的惊喜变化。其次,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字字写景,字字言情,人情与物态皆传神写照,完美地融为一体。而就每句来说,也有个物与物的交汇: 水清与月白,花香与衣香,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映衬和对比。作者长于造境,善于炼字,于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已经缴足题面,五、六句则把笔触荡开,稍作跌宕:“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前句表明愿去远处玩赏,而后句却又说近处还不愿离开,总见出春山 “胜事”之多和作者游兴的浓厚。正当诗人流连怅惘之际,一阵钟声从远处传来,悠远洪亮,这不但衬出了春山夜月的寂静,也使诗人的心境再起波澜。他循声南望,山色青翠,楼台隐约,夜雾笼罩下的远景更强烈地吸引着诗人。

  此诗结构谨严,笔法开合有致。先总述,次近描,然后又写远景。欲去不去,一唱三叹,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无限热爱。

相关推荐
  • 宋·晁冲之《春日》原文及赏析
  • 宋·汪藻《春日》原文及赏析
  • 金·李鼎《春日山村漫兴》原文及赏析
  •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及赏析
  • 明·邹元标《春日赴白鹭洲》原文及赏析
  •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赏析
  • 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原文及赏析
  • 宋·徐俯《春游湖》原文及赏析
  • 唐·李华《春行即兴》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