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蜀相》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在唐肃宗乾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岁暮抵成都定居,次年暮春移居浣花溪畔新建的草堂。随着生活的比较安定,心情也较闲适,因而写下了不少吟咏古迹和自然景物的诗章,《蜀相》即其中之著名者。

  这首七律为杜甫春日初游成都武侯祠后所作。诗以“相”为题而不以“祠”为题者,盖因诗人对诸葛亮怀有无限景仰之情,藉游览而缅怀,以写祠为依托也。

  首联先以设问出句,点出丞相祠堂方位。“何处寻”,足见诗人思慕之殷。“柏森森”为远观之景,给人庄严肃穆之感,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据《儒林公议》记载:“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如此看来,诗人写柏还更有深意呢?

  颔联细状祠内景物。“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固是春日美景,然而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作者笔下,它们却都蒙上了一层凄怆的色彩。“自”“空”二字斟酌的当,既可表现诗人无心观赏美景而另有深思的心绪,又能看出诗人对武侯长眠于此、寂寞冷落的矜怜。这一联的清幽和上联的森森恰属同一气氛。

  颈联以高度的概括和精炼的语言,叙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的一生。十四个字直抵得上两篇《出师表》,胜过一部《诸葛亮传》。诗人精心撷取诸葛亮经历中闪光的片断,巧妙运用人们熟知的历史故事,赞颂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非凡抱负、光辉业绩和高风亮节。

  尾联两句流露了诗人深沉的崇敬、痛惜之情。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殚精竭虑地辅佐刘禅,数出祁山,然而终于成功,最后死在五丈原。诗人为此深表遗憾。但诸葛亮的精神却典范永垂,激励后世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使之挥泪砺志,报效社稷,这又是令诗人欣慰的。“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这首小诗道出了武侯祠的演变,更揭示了一条真理:历史无情,人民公平。“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长使”,确是意味深长呵!

  写作《蜀相》时,杜甫已年近半百。“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诗人愈来愈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这首七律,诗人以如椽之笔,浓缩时空,锤句炼字,对仗工稳,用韵自然,通篇流畅,令人击节。前人评曰:“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至今,成都武侯祠内还保留着清周厚辕以颜体所书《蜀相》诗碑,游人每行至此,无不驻足吟诵,品味再三。

相关推荐
  • 宋·苏轼《虞姬墓》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苏武庙》原文及赏析
  • 清·王又曾《芜湖》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经五丈原》原文及赏析
  • 唐·李商隐《筹笔驿》原文及赏析
  • 清·屈大钧《秣陵》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禹庙》原文及赏析
  • 唐·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及赏析
  • 清·朱彝尊《百字令》原文及赏析
  • 元·刘因《白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