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 - 《诗经·小雅》

【导语】: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 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矧(shen)〕何况。〔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 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矧(shen)〕何况。〔伊人〕这人。〔友生〕朋友。〔神之听之〕历来注解纷歧:一般多释为“神明听之”。《洪范》五行传注作“神之圣之”,心明曰圣,神谓神化,明谓明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神为慎,诫也;释听为从,听从也。

  这是《小雅》中宴享亲友的乐歌,全诗三章,这里选的第一章,是《诗经》中谈论友谊的著名篇章。这十二句意译如下:

  伐木响丁丁,鸟儿叫嘤嘤,飞自深谷里,落到乔木上。那嘤嘤鸟叫呀,寻求朋友来和鸣。看那鸟儿呀,还求朋友和鸣,何况我们这些人啊,怎么能不要友朋?神明听说人类相亲相爱,也会降下和乐安宁。

  全诗以伐木起兴,由丁丁的伐木声引发鸟儿嘤嘤的鸣声,然后以鸟类作譬,抒发议论。在大自然中,鸟禽寻求和鸣是习见的现象,作者就以这浅近的事例,来劝说人类要交结朋友:鸟儿尚且频频呼唤同伴来和鸣,何况我们人类呢,难道还不如鸟儿吗?人类应该象鸟儿一样相亲相爱,社会也就实现了幸福和平。

  以诗言理,大多流于枯燥平板。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使用了拟声、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段:前四句摹声绘色,景物如画;中四句以鸟作譬,要言不烦;末四句一个反问句自问自答,又饶有风趣。全章句法多变化,通过生动的形象说明道理。这样的写法,对后人以理入诗,颇多参考之处。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早已成为后人习用的寻求友谊的成语。

相关推荐
  • 宋·孔平仲《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原文及赏析
  •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原文及赏析
  • 明·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 南宋·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七步诗》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