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适《营州歌》原文及赏析

【导语】: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厌原野〕熟悉于原野生活。〔蒙茸〕毛茸茸。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厌原野〕熟悉于原野生活。〔蒙茸〕毛茸茸。

  这首七律描写东北地区兄弟民族的民情风俗。一、二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写营州少年出城在原野上打猎的情景,就象中国古代戏曲和人物画,只重人物构勒,把丰富的背景留给观者想象。一个“厌”字,语意丰富,我们透过此句,仿佛看到了广阔的原野,驰骋的骏马,高超的马术,娴熟的箭法,逃窜的野兽……同时胡儿们身上毛茸茸的皮帽狐裘,不透显出了气候特征么?读之似见朔风凛冽,天寒地冻,木凋草枯。与王维的“风劲角弓鸣”,“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有异曲同功之妙。这样描写塞外风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确实是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虏酒千钟不醉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北方少年酒量很大。似乎是从横向上描写营州少年的另一方面。其实,此句仍是上两句的纵向发展。他们纵马原野,田猎城下,收获怎样呢?只要看看他们回来的情景便知。可以想象,屋里是炭火通红,野味喷香,酒气四溢,胡儿们在狂饮大嚼。从这高兴的劲儿,可见猎获的丰硕。暗扣首句的“厌”字。由豪兴展现豪情。结句“胡儿十岁能骑马”,字面上照应开头“少年厌原野”。同时也是对上述诗句的补充阐述。因为读者在惊叹营州少年精湛的骑射本领的同时,不免要生疑窦,小小年纪,怎会本领高强如此?诗人依循读者心理,于卒章处回答了这一问题。一个“能”,又蕴含多少潜台词,“十岁能骑”,几岁学骑呢? 由此可见,生活在塞外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那样的环境,是很重视骑射的,并且很重视锻炼孩子对这种生活的适应性,不惜让他们自幼与骏马为伴,于跌打滚爬中磨炼坚强的意志,炼就高强的本领。因而结句也就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精心选材,巧择角度,是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诗人掀开一页小窗,让人们窥探胡家少儿生活,由此去领略胡人的民情风俗,既可感北方马上民族的骠悍豪爽,又可知其所以然。景小而诗意深邃,词约而涵义隽永。画面色彩鲜明,诗句对仗工整,平仄严格,造成了语言流畅、铿锵和谐的艺术效果。

相关推荐
  • 魏·曹操《苦寒行》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老将行》原文及赏析
  • 宋·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赏析
  • 唐·高适《燕歌行 并序》原文及赏析
  • 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原文及赏析
  • 宋·刘克庄《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 宋·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 清·李渔《清明前一日》原文及赏析
  • 宋·刘过《沁园春》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