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闺情》原文及赏析

【导语】: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外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李端(733—792)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五年(770)进士, 曾为杭州司马。后隐居衡山,自号衡岳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外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李端(733—792)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五年(770)进士, 曾为杭州司马。后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李端诗婉丽细腻,工于言情。有《李端诗集》,《全唐诗》编存其诗三卷。

  这首《闺情》也是写思妇通夜不眠,思念丈夫的焦灼之情,因其结句别致, 而不落窠臼。

  诗写晨间的一幕情景, 可是却透骨入髓地写出了少妇思念丈夫之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写黎明时景色,新警可喜。此句紧承的是第三句“披衣更向门外望”,即少妇向外望所见。抬头望天,月儿落山,晓星稀疏,天光欲明。她没有等天大亮就起床了,心情急切,行动迅捷。这是因为一方面她已是彻夜不眠,就在那里盼望早点天亮。“孤灯未灭梦难成”,补叙她夜间情景,交代早起的一个原因。“孤灯未灭”,表明通夜未熄灯,由于思念外出的丈夫,愁虑焦灼,难以入梦,索性对灯苦想,胜过暗中煎熬。既然苦度漫漫长夜,不如希望早点天明, 也可免却孤栖幽寂,或可缓解内心的苦闷。另一方面还由于听得“朝来鹊喜声”。她在这不眠的夜中,想象着丈夫在外是吃苦呢,还是在寻欢呢,是更远去呢,还是回来着呢,忽然听得喜鹊鸣叫,“乾鹊噪,行人到”,激起了她内心的喜悦,以为丈夫可能回来了,于是急忙“披衣更向门外望”。“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词)。可是使她失望了,只闻鹊叫,不见人到,所以说“不忿朝来鹊喜声”,“不忿”,唐人口语,有恼恨、厌恶之意。鹊声叫她空欢喜,转而为怨恨,这和施肩吾《望夫词》中所写“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意思相近。诗人写这个少妇由苦思到欣喜,由欣喜到失望,由失望到恼恨的心理变化过程,曲折有致,摇曳多姿。

  这首诗写妇人夜不成眠,听鹊鸣而披衣出门,抬头见天色将晓,不是按此顺序叙写,而是先写所见,末写所闻,中间写不眠和张望,这么一交错组织,使全诗变化生姿,饶有兴味。绝句虽短,尺水兴波,于此可见。

相关推荐
  • 白居易《闺怨词》原文及赏析
  • 董以宁《闺怨》原文及赏析
  • 周在《闺怨》原文及赏析
  • 沈如筠《闺怨》原文及赏析
  • 张纮《闺怨》原文及赏析
  • 王涯《闺人赠远(其一)》原文及赏析
  • 郑燮《道情》原文及赏析
  • 杜审言《赋得妾薄命》原文及赏析
  • 杜甫《负薪行》原文及赏析
  • 华岳《读汉史,阅纪信韩信传》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