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安徽省内的一条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这首不是写泾溪风光或以泾溪为背景叙写故事
山水名胜诗《少室峰》原文及赏析
(清)桑调元 峥嵘少室山, 支峰三十六。 晴晖远联绵, 层岚青簇簇①。 远爱王子峰②,瑶草蔼丰缛③。 石泉泄阴窦④,
2023-05-18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安徽省内的一条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这首不是写泾溪风光或以泾溪为背景叙写故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安徽省内的一条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这首不是写泾溪风光或以泾溪为背景叙写故事,而是借泾溪写人要谨慎的道理。
诗人意在说明“人兢慎”,则可以居安无危或转危为安。要表达这一题旨,将“石险”和“平流”对举,将安全和“沉沦”比较。按常理,人在“平流”处安全,遇“险石”易倾覆。而今却错位了写,在“石险”的环境中“不闻倾覆人”,于“平流”上,却“时时闻说有沉沦”。“不闻”是从未听说,“时时”却经常发生。这样,两者的对比更为鲜明突出。
在双方对比度极大的情况下,人们思维更为活跃,思考益发深入:关键在于“人兢慎”。由于人的谨慎从事,“石险”却化为了“平流”,反之“平流”也如同“石险”。
诗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既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了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谨慎了也就能居安思危,见危不惧。生活中从没有“平流”,到处有“石险”,而自己不会“倾覆”而“沉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