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原文及赏析

【导语】:

  门前一株枣, 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  这首民歌的内容很明白:女儿要求母亲早一点让自己出嫁。诗中的“阿婆”,就是母亲。  诗歌以“门前

  门前一株枣, 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

  这首民歌的内容很明白:女儿要求母亲早一点让自己出嫁。诗中的“阿婆”,就是母亲。

  诗歌以“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兴起。这一开头,极为巧妙。首先,它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体现了农家生活的特点,渲染了和谐、自然、淳朴的家庭气氛。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女儿才能向母亲坦露自己的内心秘密。其次,它隐含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枣树“不知老”,表明它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而这,正暗示了女儿与这株枣树一样,处在充满活力的青春期。诗句本身的喻义虽然只写到这里,但它的引申意义是不难想象的:枣树尽管“不知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终究是要老朽的;女儿错过了美妙的青春,也就难于嫁人了。这就为引出诗歌的后两句铺平了道路。第三,它还有着谐音双关的妙趣。“枣”与“早”谐音。由“岁岁不知老”可知,这是一株已经成熟结果的枣树。因此,“枣结果”就构成了“早结果”即“早生子”的双关意义,这又为诗歌的结句埋下了伏笔。

  后两句是作品的主体,陈述了女儿对母亲的请求。由于有了前两句的渲染、暗示、铺垫和伏笔,后两句的陈述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这两句陈述性的请求诙谐亲切,趣味横生,丝毫未给人以拘谨、胆怯的印象。何以能如此呢?由于这一对农家母女是在一种和谐、自然、淳朴的家庭气氛中谈话,因而女儿不但无拘无束,而且可以对母亲亲近撒娇,从而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情趣。又因为女儿准确地把握了母亲的心理,从母亲一边出言,以“孙儿”相诱,用“抱”字相谑,撩其所欲,投其所望,因此,一项严肃的请求便能以戏谑之语道出,使作品平添了喜剧谐趣。

  这位少女要求早嫁,大约与北朝特定的社会状况有关。当时战乱不断,大量壮丁被迫参战而死亡,致使许多女子难觅夫婿。《地驱歌乐辞》中写到“老女不嫁,蹋地唤天”的情景,便反映了当时妇女难于嫁人的痛苦。了解这一点,我们对这位女子请求早嫁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推荐
  • 刘克庄《愚溪》原文及赏析
  •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原文及赏析
  • 曹邺《怨诗》原文及赏析
  • 崔国辅《怨词(其一)》原文及赏析
  • 班婕妤《怨歌行》原文及赏析
  • 李白《怨情》原文及赏析
  • 柳淡《征人怨》原文及赏析
  • 罗邺《征人》原文及赏析
  • 张说《幽州夜饮》原文及赏析
  • 毛铉《幼女词》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