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原文及赏析

【导语】:

  难后怀蕙庵①  雨中山,山下渡,犹是旧时路。指尽征帆,都向日边去②。萧萧红蓼西风,白蘋秋水,望岭表苏郎何处③。  莫回顾,只有烟雨鸣鸠,惊飞夕阳岛。断刹荒邱④,再赋

  难后怀蕙庵①

  雨中山,山下渡,犹是旧时路。指尽征帆,都向日边去②。萧萧红蓼西风,白蘋秋水,望岭表苏郎何处③。  莫回顾,只有烟雨鸣鸠,惊飞夕阳岛。断刹荒邱④,再赋鲍照赋⑤。归来又恐伤心,人非物换,空一座锦城如故⑥。

  这首词是作者在清兵屠戮扬州后退守嘉兴时,寄怀隐居西湖的友人之作。上片,叙述沿途景物和思念故友的心情; 下片,写乱后景物,控诉清兵暴行。

  开篇以淡语出之,雨中的山峰,山下的渡口,仍然是旧时的道路,明白如话,不见痕迹。但深察底蕴,又内含丰富,感触良深。“旧时路”,可知词人是何等熟悉,然昔日倥偬往来于此道路 并无“旧时”之感。而这次词人过此,却思绪万千,忆“旧时”而慨叹,铺垫全词物是人非的悲痛基调。‘指尽征帆,都向日边去”,含多重意义: 一为自然写景,群帆远影,汪洋缥缈; 二为寄怀友人,征帆天际,遥如日边; 三为时局形势,西北疆土沦亡异族之手,明朝旧臣皆纷纷迁聚东南海岸; 四为喻君如日,以表词人忠贞于南明孤王的志向。综此多重意义,可见词心婉曲,词境宽朗,益形国事危况,更增羁旅情伤。“萧萧红蓼西风,白蘋秋水,望岭表苏郎何处”,收起上片,转入怀友正题。昔时苏东坡戴罪谪居岭南,远离朝廷,身虽放荡江湖,心仍系于社稷; 而今友人宗麟,情虽略同“苏郎”,然国事日非,君王南遁,所系心之社稷已几不复存,因而面对“西风”、“秋水”,悲过“苏郎”百倍。

  “莫回顾”三字,伤感至极,既结住上片怀友之情,又开启下片困厄愤激之思,沉著异常。因“莫回顾”,故唯有身边景物掠过眼前,远处之“烟雨鸣鸠”飞向“夕阳”,与上片“指尽征帆,都向日边去”同构其境,展现了自然宇宙与词人心灵共有的凄寒落寞的形态; 近处之“断刹荒邱”、“人非物换”,被清兵铁蹄蹂躏后的凄厉景象,尤令人胆裂心惊。而“归来又恐伤心”,寄情友人,是“莫回顾”的深化,表现了由盼其归到怕其归的心理变化。自古思友。多盼其归,如“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相思难表,梦魂无据,唯有归来是” (欧阳修《青玉案》),而这里词人因恐其伤心而怕其归,可见情尤深,思尤切。词之结尾,“空一座锦城如故”之“空”,为全词字眼,反贯全篇。当年花气簇锦的城池,如今一“空”,回应全词,征帆远去、西风秋水、苏郎何处、鸣鸠惊飞、断刹荒丘、人非物换,皆落于“空”,而于人空、物空、国空、家空、景空、境空之中,唯有挚友之情充溢其间,缠绵环绕,绵绵不绝。

  词人此作,有怀友的眷眷之情,有报国的拳拳之心,一片忠贞,由激情推出,又由深情涵住,令人读后,心往神驰,余韵无穷。词成未久,作者便坚守嘉兴孤城,城破不屈,朝服自缢尽瘁。沈雄 《古今词话》 曾评其 《拂霓裳》“望中原”词如一曲 《正气歌》,今观这首 《祝英台近》,亦于怀友情深处洋溢出浩然正气。

相关推荐
  • 《发舟寄湛用喈、钟裴仙、湛天石》原文及赏析
  • 《寄虞山王石谷》原文及赏析
  • 《送张杞园待诏之广陵 (其一)》原文及赏析
  • 《送张杞园待诏之广陵(其二)》原文及赏析
  • 《和徐健庵宫赞喜吴汉槎入关之作》原文及赏析
  • 《送郑郎赴粤西幕府》原文及赏析
  • 《金缕曲 (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 《金缕曲》原文及赏析
  • 《寄洪昉思》原文及赏析
  • 《寄杨子载》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