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原文及赏析

【导语】: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息古树,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息古树,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这是李白开元二十八年(740)客居东鲁时所作。诗中的杜补阙,有人认为是杜甫,这是错误的,开元年间杜甫还是布衣,未授官,而他后来也只任左拾遗,未任补阙之职、此杜补阙,当另有所指。

  首二句:“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从秋兴起笔,切题中之“秋日”二字,点明送别的季节。秋兴,历代文人所咏唱的大都是感伤之调,宋玉 《九辩》中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把秋兴之悲比作送别之愁,李白反其意而用之,说“我觉秋兴逸”,逸,即指气候的高爽,又指情感的舒畅超逸。“我觉”与“谁云”相对比,表现了李白所特有的那种超脱飘逸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紧承逸兴,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色: 远方,夕阳带着几缕余辉,缓缓地隐落在群山之中; 近处,河水荡着绿波,静静地映照着碧空白云。二句一远一近,一上一下,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送别时那高爽而清新的环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从秋日的逸兴转写到与友人宴别。宴别,这是常用的送行方式,终身嗜酒的酒仙李白,一到此时也是狂放纵饮,诗兴大发。这不,他们又携带着纯白的鲁酒,来到尧祠亭前,驻马设宴,为友饯行。“歇鞍息古树,解带挂横枝。”他们将马系在古树边,解来腰带挂在树枝上,敝开衣襟,自由歌舞。“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他们在亭中欢歌鼓舞,乐声袅袅,就像神风送来的仙乐一样令人迷醉。上六句皆写酒宴之乐,与首二句之“秋兴逸”相照应,进一步展示了李白纵放的豪情和超逸的气度。虽是宴别,但不写离别之忧,只叙朋宾相聚之乐,为下面抒发伤别之情作了有力的反衬。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遥承“山将落日去”之意,写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云归碧海,雁没青天,万物都在奔寻其归宿。二句由宴乐过渡到惜别,渲染送别的气氛。“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正式写与友人分别。“失”、“空”二字用得真切。言自此一别,相隔万里,音信难觅,犹如已失去了一样,纵有千万种情思,也只能空劳神伤。此情此景,不觉秋兴悲的李白,也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茫然”之感。这种情感与前六句所写的欢娱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与友人相聚之时愈是快乐,分别之时就愈是痛苦,愈是怀念昔日的欢娱与快乐。对此之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李白对朋友的留恋惜别之情。

  全诗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对比、前后照应的手法,以写亭宴之乐为主,惜别伤怀为辅,使全诗格调超逸而不轻狂,表现了诗人独有的洒脱的襟怀和对友人挚热的情思。

相关推荐
  • 《金陵酒肆留别》原文及赏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原文及赏析
  • 《鲁郡东石门送别杜二甫》原文及赏析
  •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 《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及赏析
  • 《哭晁卿衡》原文及赏析
  • 《送卢举使河源》原文及赏析
  •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赏析
  • 《春日忆李白》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