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题壁》原文及赏析

【导语】: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对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往往长期地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难以忘怀。特别是对自己的所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对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往往长期地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难以忘怀。特别是对自己的所爱更是如此。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所歌咏的“人面桃花”,赵嘏《江楼感旧》所赞美的“江楼玩月”,刘禹锡《杨柳枝词》所称颂的“板桥别美人”,宋陆游《沈园》所伤心的“惊鸿照影”,李清照《偶成》所怀念的“花前月底”,无一不是通过今昔之感来抒写自己对于所亲所爱的心上人的回忆与追思。然而他们所写却又面目各别,姿态相异,决不雷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想从一个题限制了作家,其实是不可能的。” (《准风月谈·前记》)事实确实如此,清代诗人厉鹗乾隆七年(1742)所作悼念他的亡妾朱满娘的《湖楼题壁》,又是这样题材的一首诗作。在众多前贤同题之作的面前,诗人又是怎样落笔的呢?

  “水落山寒处”,诗从眼前之景写起。“水落”切 “湖”,“山寒”切“楼”,这是因为水成湖、倚山建楼的缘故。眼前所见,水依然如过去那样自山流出,山也依然如过去那样尚有春寒,山水所成之湖楼也依然如故,并无大的变化。然而 “盈盈记踏春”,眼前旧景,却触动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追忆:亡妾朱满娘生前曾多次与自己一道在此踏春游玩,那轻盈美丽的样子,依稀可见,仿佛目前。盈盈,言其仪态的轻盈美好,传神若画。落一 “记”字,诗人心中的惆怅、失意、悲伤、怀念之情俱出,力透纸背,十分深刻。第三句笔锋一转,由追忆又转入眼前之景。“朱栏今已朽”,随着岁月的流逝,时光的迁移,楼前的栏杆经风沐雨,现在也已朽烂了。最后再由眼前推入对满娘的追忆: “何况倚栏人! ”更何况当时倚栏游春今已亡故的满娘呢! 想来她或恐也已化作泥土,不复再见了。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人欧阳詹 《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对太原故妓怀念的诗句 ( 《晋语阳秋》 卷十九) ,既不露痕迹,又十分切合对爱妾怀念的诗意。“何况”推进一层,由朱栏的朽坏推想过去倚栏之人的泯灭难见,深沉悲痛,悽惋凄绝,感人肺腑。

  这首诗由眼前之景,引起对过去的追忆,由追忆又回到眼前,再推及所追念的人,反复回环,曲折有致,既有今昔物是人非之感,亦不乏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感情真挚,语言流畅,不落前人窠臼,显示了自己独具的特色

相关推荐
  • 《谒金门》原文及赏析
  • 《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 《吴歌二首》原文及赏析
  • 《题帕三绝句》原文及赏析
  • 《寄聪娘》原文及赏析
  • 《古意》原文及赏析
  •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悼亡 (其三)》原文及赏析
  • 《别意》原文及赏析
  •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