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题金陵渡》原文及赏析

【导语】: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此“金陵渡”非指南京而在镇江,是由镇江过长江的一个渡口。江对岸即为瓜洲,与镇江相对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此“金陵渡”非指南京而在镇江,是由镇江过长江的一个渡口。江对岸即为瓜洲,与镇江相对。

  该诗为张祜漫游江南时所作。“金陵津渡小山楼”是说,这一天,诗人乘船来到了金陵渡口,看看天色将晚,便泊船山岸,借宿在渡口旁的小山楼上。表面上看,这句似很平常,无非是交待了地点,在渡口边找到了住处而已。但“小山楼”这个住处在这首诗中却很重要,因为它临江建在山上,既能听到潮涨、潮落之声,又能凭楼远眺,观赏江上的景色。所以这第一句实为全诗的“引子”,后面三句中的“愁”和“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皆因此句而来。设想诗人登岸以后不是住进这江边的小山楼,而是径奔城中,住进繁华的街市里,那后面的内容便绝对写不出来了。“一宿行人自可愁”是说,住进这小山楼后,诗人非但不能酣然入梦,反而愁上心头。诗人在此用了一个“自”字,好像是说,不管谁住进这小山楼,都会自然而然地犯起愁来。但为什么会愁?愁的又是什么?诗人均未说明,但肯定与“夜不能寐”有关。按理说经过一天的旅途劳累,诗人本应“自可眠”才是,怎么反倒“自可愁”起来了呢? 原来躺在这小山楼上,楼外的风声和楼下江水拍打岸边的哗哗声透窗而入,飞入诗人耳中,搅得人无法入睡。想到自己一人游荡在外,作客他乡,远离亲人,不知不觉当中,一缕羁旅之愁袭上心头。这也是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人都会有的感受。愁上心头,无计排遣,更难入梦。于是诗人索性披衣而起,来到窗前,推窗望去,只见月斜西天,江潮方落,宽阔的江面在月光的映衬下,一片朦胧、静谧,充满了诗情画意。随着江水的退去,诗人的目光忽然被远处那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所吸引住了,那不就是明日自己要经过的地方吗? 于是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诗写到这便结束了,不知诗人此时是沉浸在“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所显露出的幽美、深邃、新奇的意境中呢?还是在憧憬着瓜洲的风貌呢?恐怕诗人自己也说不清了,但困扰着诗人的那一缕愁绪此时已化为乌有,不知去向了。

  这首小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它所包蕴的内涵却是如此的丰富,它所刻画出的意境又是如此幽美、迷人。前两句重在写住地、写人,从中透露出诗人不平的心境。后两句则重在写景,于写景之中寄寓了诗人发现美景后的喜悦和憧憬。诗人前后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而转变过程只字未提,却又尽在写景之中了。真乃景语即情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说到瓜洲只用“两三星火”稍加点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隽永,凝练,既耐人寻味,又分外传神,堪称写景佳句。

相关推荐
  • 弘历《题香山寺二首》原文及赏析
  • 王仁裕《题麦积山天堂》原文及赏析
  • 陆游《三·峡·歌》原文及赏析
  •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原文及赏析
  • 欧阳修《三游洞》原文及赏析
  • 白居易《三游洞序》原文及赏析
  • 张祜《三闾庙》原文及赏析
  • 李白《上三峡》原文及赏析
  • 陆游《上天竺复庵记》原文及赏析
  • 袁宗道《上方山四记》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