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游栖岩寺》原文及赏析

【导语】:

  李益《游栖岩寺》  李益  晚上昙延洞,通宵兴莫穷。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风。  坐久衣衫湿,吟余物象空。  举头星可摘,疑在广寒宫。  栖岩寺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南

  李益《游栖岩寺》

  李益

  晚上昙延洞,通宵兴莫穷。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风。

  坐久衣衫湿,吟余物象空。

  举头星可摘,疑在广寒宫。

  栖岩寺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南30公里的中条山间,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唐玄宗于开元初年幸河东,曾登临栖岩寺参禅进香。以后,到此参拜进香的墨客骚人络绎不绝。题咏栖岩古寺的,还有卢纶等人。

  作者李益,大历四年进士,仕途不得志,遂弃官游历,以写边塞诗见长,此诗当是他漫游河东时所作。

  诗人在写这首记游诗时,因为前贤已有很多题咏,为了避免雷同,流于一般化,他选择了“夜游”这一特定的时候,在月夜之下,游览栖岩寺的所见所感,便都有了新的角度。

  “晚上昙延洞,通宵兴莫穷。”显然诗人是很有兴致地玩了一个“通宵”。昙延洞是隋代高僧昙延的栖身之所,在栖岩寺的上侧。栖岩寺本名灵居寺,指此地为神灵所居之地也。后来因为有僧人在岩洞中栖身、诵经,故有栖岩之名。诗人在晚间攀上岩洞,整夜都充满了新奇的感觉。夜景自然少不了清风明月,然而这山中的月夜,却别有一番奇景。“高明千嶂月”,在千山万岭之上,明月高挂,更显出月亮的高洁; 在怪石嶙岣的山岩旁,晚风显得分外清冽。诗人虽没有确指此诗的时间,但我们若从皎月、清风等景物来揣摩,大约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坐久衣衫润,吟余物象空。”这两句是写静,诗人经过“晚上昙延洞”,到赏月于岩风之中,都有“动”的意思在其中。后来诗人笔调一转,静下来玩味这栖岩的情趣,体会其中难得的超脱境界。

  “坐久衣衫润 (一作湿),吟余物象空。”这两句道出在山间栖宿的真切感受,在夜间的山上,坐久了便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之意,露水渐浸,润湿了衣衫。而作为诗人,吟遍所见景物,却觉得歌咏之余,物象变得那么空明,让人捉摸不定。居宿在这高山之间,仿佛与万物也疏远了,这便是“物象空”的原因,诗人当时满怀通宵游乐的兴致,心情舒畅,这也是他觉得物象空阔的一种心理缘故。

  “举头星可摘,疑在广寒宫。”诗人连举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道出自己飘飘欲仙的感觉。“举头星可摘”,极言栖岩寺建在高山之巅,高可及天。此句是用典,李白有佚诗《危楼》 (见于《全唐诗补编》),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李益在栖岩古寺夜游,举头一望,星星也仿佛伸手可摘,自己已半在云间,以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在月宫,已升天得道了。

  这首诗语言平实,诗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
  • 袁枚《游桂林诸山记》原文及赏析
  • 苏轼《游桓山记》原文及赏析
  • 徐宏祖《游武夷山日记》原文及赏析
  • 杨士奇《游武昌东山记》原文及赏析
  • 王思任《游洞庭山记》
  • 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原文及赏析
  • 高启《游灵岩记》原文及赏析
  •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原文及赏析
  • 王思任《游焦山记》原文及赏析
  • 宗臣《游燕子矶记》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