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导语】:

  见时羞,别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奴争罢休!  懒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思若枫叶愁。  在诗人杨琇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凄惋而辛酸的故事:据袁枚《随园诗话》载,

  见时羞,别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奴争罢休!

  懒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思若枫叶愁。

  在诗人杨琇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凄惋而辛酸的故事:据袁枚《随园诗话》载,袁枚幼时,祖母曾对他说,他的祖父旦釜公,性豪侠,与沈遹声秀才友好。沈秀才与表妹杨琇相爱,有“文君夜奔之事”,并请旦釜公从中疏通,帮助杨琇。事发,杨琇藏匿于袁家,袁枚祖母亦喜爱她“纤腰美盼,吐属娴雅”。后杨琇母家讼于官,太守因其越礼,把她卖与驻防旗下。她佯狂披发,自饮其溺,旗人不能容纳。沈秀才暗遣人买归,两人终成眷属。后杨琇生一女而亡。这首词,就写了诗人这一段几乎是无望的长相思。

  上片开门见山,毫无含蓄地直述这种恼人相思所带来的不尽缠绵。“见时羞,别时愁”,“羞”中含喜,“愁”中有悲,一羞一愁,把诗人与情人见面时“含羞半敛眉”、离别时“忍泪佯低面”的情态写尽。但“百转千回不自由”,见面虽喜却必须以羞为掩饰,离别虽悲,也不能尽情表露,一怀心事都只能隐藏心中,无论怎样“百转千回”,都无法尽诉衷肠,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于无可奈何之中,哀怨丛生,种种柔情,万般愁绪,皆从“不自由”三字中泄出。“教奴争罢休”,争,怎能。这是诗人反抗这种不自由的呼喊,古朴而真纯的感情已表达的酣畅淋漓。

  下片续写离别后的神思不属,行动怠倦。“懒梳头,怕凝眸”,既懒于梳妆,也不敢凝神遐想,怕思量又不能不思量,寻寻觅觅至“明月光中上小楼”,而相思又如月光缭绕,总是拂之不去,致使诗人中心无主如枫叶飘零,神思恍惚如月光徘徊,凄楚哀惋之情全从笔端流出。

  这首诗上片乍见面又忧别离,悬想离别后的愁怨,真切感人,下片写离别后的不尽思量,真实贴切。全诗用写实手法,语言朴实而不加雕琢,却感人至深。了解了杨琇的那段辛酸,就更能体味出字里行间的难言苦涩。

  《长相思》又名《相思令》,是只有三十六字的小令。上下片字数相同,各四句,每片的起两句,都用叠句,如唐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种回环往复,既使整首词韵味无穷,又加深了词意,浓化了感情。

相关推荐
  • 《朝玉阶》原文及赏析
  • 《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及赏析
  • 《古意》原文及赏析
  • 《马嵬》原文及赏析
  •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江上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 《二月十三夜梦于邕州江上,因友人归舟作书,寄妇梁雪。百
  • 《北里》原文及赏析
  • 《别内》原文及赏析
  •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