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杂歌》原文及赏析

【导语】:

  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 与君别交中,如新缣罗。  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  这是一首汉代民歌,在汉乐府中属“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

  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 与君别交中,如新缣罗。

  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

  这是一首汉代民歌,在汉乐府中属“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后人由于不详这些歌辞本属乐府中哪种声调、或当时这些歌辞未被乐府采摭,于是这些歌辞就自成了一类,名之为“杂曲歌辞”。这一类中,保存了较多的汉代民歌。这一首题为“杂歌”,可能就是一首无题的民歌。

  品味全诗,我以为这当是一首女子与其恋人绝交的歌。

  “晨行梓(zi)道中,梓叶相切磨。”晨间走在长满梓树的道路上,梓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相互拂动。首句叙事,次句绘景,虽已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在全诗中还只是“起兴”。风中梓叶间亲暱的情态引动了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变异的思索。“与君别交中”,此句直抒其事,她与君断绝了交往。“(hua)如新缣(jian)罗”,此句比喻又兼象声,绝交的坚决就如同撕裂一幅新织的丝绸,“”又是象声词,形容破裂的声音,一声“”的裂帛声,比喻着也象征着女主人公割断了情丝。“裂之有余丝”,及至绝裂以后,才又感到情犹未断,正如撕裂的缣罗尚有余丝相连;而且“丝”又与“思”谐音,“有余丝”亦即“有余思”,这一句是运用了比喻又兼谐音。不过,我们的女主人公终于没有后悔,她还是坚决了起来:“吐之无还期”。“吐”字双关:承上“丝”,表现蚕吐丝后决不再收回,含比喻意,借喻人既已作出决断就不能反悔;承上“思”,则表示人要把旧情毫不可惜地倾吐掉,再也不回顾,再也不思索。这一句则是借双关和比喻来直言其情了。

  这首古代民间短歌由人物的行动导出景物作为起兴,再用直叙、比喻、象声、谐音、双关等多种抒情手法,在短短三十字中,把女主人公起伏、宛转、几经转折的微妙感情轨迹,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从而也塑造出一个情感丰富、性格刚强的女性形象。民歌用字用韵远较文人诗活泼自由。这一首二、四句押“歌”韵,五、六句转而押“支韵”,而一、三句尾又是重字,从声韵上形象地显示了女主人公情感上的波折。至于这位女子因何与“君”绝裂,她如今晨行梓道将走向何方,诗中都一笔未涉,语已尽而事未尽、情未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索、去品味。

相关推荐
  • 古代爱情诗《西北有高楼》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阮郎归》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冉冉孤生竹》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庭中有奇树》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鹤冲天》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西江月》原文及赏析
  • 古代爱情诗《迢迢牵牛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