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鸣沙山》原文及赏析

【导语】:

  (清)朱凤翔  隆隆白昼轻雷鸣, 阿香呼起驱车行①。  又闻殷殷奋地出②,渔阳掺急声难平③。  惊风吹沙沙作雨, 古潭老鱼立波舞④。  掀簸山谷轰喧阗⑤,游人忽欲凌

  (清)朱凤翔

  隆隆白昼轻雷鸣, 阿香呼起驱车行①。

  又闻殷殷奋地出②,渔阳掺急声难平③。

  惊风吹沙沙作雨, 古潭老鱼立波舞④。

  掀簸山谷轰喧阗⑤,游人忽欲凌飞仙⑥。

  须臾沙澜转静寂⑦, 山容对我仍怡然。

  西极地荒秘奇怪⑧,六鳌昂首坤舆外⑨。

  磅礴气郁时欲通, 万骑追营争一噫⑩。

  日脚渐低人影高, 归途远听烟钟飘。

  平生异闻宁有此⑾,一广从前筝笛耳⑿。

  【题解】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在敦煌城南6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由细沙堆成,传说古时一大将驻兵于此,一夕风沙骤起,全军覆没,此后山中常闻鼓角之声,故有“鸣沙”之名。北有月牙泉。登山俯视,沙丘林立,清泉荡漾。据载,天朗气清之时,山中有丝竹管弦之声,“沙岭晴鸣”因成为敦煌一绝。此诗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鸣沙山的声音特点,再现其神秘奇丽的景象。

  【作者】

  朱凤翔,字小悟,清贵州开泰(今锦屏)人,曾任敦煌知县。

  【注释】

  ①“隆隆”两句写鸣沙山在白天发出隆隆如雷的声音。《敦煌录》:“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五代人高居海曾记鸣沙山: “在瓜洲(今敦煌)南十里,冬夏殷殷有声如雷。”阿香,传说中的雷车女神。②殷殷:形容震动之声。③渔阳掺(can):即“渔阳参挝”,古代鼓曲名,传后汉祢衡曾为渔阳参挝,击鼓骂曹操,见《后汉书·文苑传下》。此处指鸣沙山的声音如击鼓。④古潭:指月牙泉。老鱼:指月牙泉中的铁背鱼。此句似从唐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句化出。⑤喧阗:杂乱而巨大的声音。⑥凌飞仙:飘飘欲仙。⑦须臾:片刻。⑧西极:本指西方极远的地方,此指敦煌。⑨此句用“六鳌”喻鸣沙山昂首屹立于西方。鳌,传说中的神龟,负载海上仙山。坤舆,大地。⑩此句形容鸣沙山的响声之大,犹如千万个追骑争相呼气。噫,呼气、嘘气。⑾宁:岂、难道。⑿此句意为过去听惯筝笛之声,鸣沙山的奇异使自己增广了见闻。

相关推荐
  • 山水名胜诗《月牙泉》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寓河州三首》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南山积雪》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雪山》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陇头水》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河湟书事二首》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雨后西平途中喜作》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次新城望元朔山》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石城山》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东溪春色》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