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原文及赏析

【导语】:

  《牡丹·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咏牡丹诗鉴赏  钱谦益  其一  玉钩堂下见姚黄,占断春风旧苑墙。  但许卿云来侧畔,即

  《牡丹·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咏牡丹诗鉴赏

  钱谦益

  其一

  玉钩堂下见姚黄,占断春风旧苑墙。

  但许卿云来侧畔,即看湛露在中央。

  菊从土色论三正,葵让檀心向太阳。

  作贡会须重置驿,轩辕天子正垂裳。

  其二

  郑圃繁华似洛阳,崭新一萼御施黄。

  后皇定许移栽植,青帝知谁作主张。

  梔貌花神刊谱牒,檀心香国与文章。

  若论魏紫应为匹,月夕依稀想鞠裳。

  其三

  一枝红艳关沈香,道貌文心两坛场。

  富贵看谁夸火齐? 妖娆任尔媚青阳。

  开尊正爱鸠儿色, 拂槛偏怜杏子妆。

  此是郑花人未识,无双亭畔为评量。

  其四

  绣毂春风羡洛阳,小阑何意见维扬。

  十里珠帘回燕赏,万花红烛换风光。

  竹西歌吹雷塘路,梦里华胥日正长。

  如果说,欣赏梅、兰、竹、菊一类花草是从屈原美人香草的传统而来的,溶入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比较独立、清高的人格意义,而欣赏牡丹则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审美理想,溶入了传统文化中共同的希冀富贵、繁荣、国泰民安、春意盎然的思想、在历史上唐代是繁华富庶的时代,也是极赏牡丹的时代,所以对牡丹的欣赏,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是牡丹花的文化意蕴,也是理解这四首诗的关键,更何况黄牡丹的颜色又是中国文化中的正色,咏黄牡丹的诗就自然围绕着以上的含义吟唱了。

  第一首诗中,诗人写出了黄牡丹的高贵。“姚黄”据宋代陆佃的《埤雅》记载,是出于民间姚家的黄色牡丹。第二首诗中的“魏紫”据同一书记载,是出于民间魏家的紫色牡丹,都是珍贵的品种。“菊从土色论三正,葵让檀心向太阳”一句是指黄牡丹有菊花般的正色——黄色,有葵花般的浅红色花心,而这种色彩又与太阳有关,如此高贵的花只允许烂漫的“卿云”做伴,花中包含着孕育天地精气的“湛露”,开放在春天这个最好的季节里和玉钩堂下这个典雅的环境中。这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是吉祥的征兆。诗人很快把这种吉祥联系到国家安定富庶的意义上。于是他翻用了“置驿贡花”这个典故。据苏轼《仇池笔记》记载:“钱惟演作留守,始置驿贡洛花,有识鄙之。”但诗人在这里却认为可以重新置驿贡花,原因是“轩辕天子正垂裳”,花的开放是与理想社会联系在一道的。这虽然有粉饰太平之嫌,但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生活或是一种理想。

  第二首诗中,诗人把郑家花圃中的黄牡丹比作唐代洛阳城中的黄牡丹,据《洛阳花木记》“元丰初,应天院神御花圃中,忽变此一种,因目之为御袍黄。”“御袍黄”无非是最正宗的黄色了。而这黄色不仅和皇帝的御袍一样,还与皇后及贵妇人春天穿的黄色服装一样。《周礼》中说“鞠裳”是九嫔及卿妻的服装,“其色如桑叶始生,又谓黄桑服,春时服之。”如此名贵的花在广陵郑家的花圃中开放,一定是得到土地神“后皇”的同意的,而春天之神“青帝”又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呢? 这样的“国色天香”,花神自然将它刊入谱牒,花香国中也有文章流传,与之匹配的,与其是魏紫这种牡丹,倒不如是鞠裳了。总之,这首诗也是极写其高贵与奇特。

  第三首诗写郑圃黄牡丹的独特性,或者说是诗人对黄牡丹的偏好。先将她同红艳的花相比,尽管红艳的牡丹有道貌文心,比“火齐”这样的珍宝还贵重,在春天里尽情呈现妖娆的姿态,但诗人在饮酒之时,拂槛之际,却偏爱看鹅儿色、杏子妆一般的黄色花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独特。诗人为写其独特,将她同广陵的琼花联系了起来。广陵的琼花又叫玉蕊花、郑花。天下独有一株,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曾经作无双亭观赏琼花。(据《玉蕊辩证》)所以诗人很机智地用了这个典故,也暗合了花圃主人的姓氏。写黄牡丹的独特性倒溶入了作者的一点自赏意识。

  既然洛阳的黄牡丹依照后皇的意旨移植到广陵郑家,那她也是扬州繁荣富庶的吉兆。诗人在最后一首诗中由黄牡丹写到了扬州的繁华。在历史上,唐代和诗人生活的清代是扬州最繁华的两个时期,代表唐代繁华的洛阳牡丹开在扬州,正是扬州繁华的象征,难怪要使得仙人们“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也引得神女停驻香车观赏一番。这牡丹盛开的扬州,卷上珠帘也看不尽十里春风、诗酒流连、万花簇拥、红烛高照的美景,这竹西佳处的雷塘路上,丝竹歌吹不绝于耳,这情景有如《列子》中记载的黄帝梦中游历的华胥氏之国,是一个自然、美好的理想社会。

相关推荐
  • 《冯琢庵·牡丹》原文及赏析
  • 《李昌祺·山中见牡丹》原文及赏析
  • 《徐渭·仲冬观牡丹花于城西人家》原文及赏析
  • 《徐渭·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选一)》原文及赏析
  • 《于立·观牡丹有感》原文及赏析
  • 《卢挚·湖南宪幕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敏中·水龙吟同张大经御史赋牡丹》原文及赏析
  • 《元好问·紫牡丹》原文及赏析
  • 《姚云文·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 《鹅湖寺和陆子寿》原文及赏析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

      2023-03-10

    •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重阳时节①,满城风雨,更催②行色。陇树③寒轻,海山④秋老,清愁如织。  一杯莫惜留连,我亦是天涯倦客。后夜相思,水长山远,

      2023-03-10

    • 《上西平》原文及赏析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②?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③。夜来风雨④,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

      2023-03-10

    • 《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胪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

      2023-03-10

    • 《八归》原文及赏析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

      2023-03-10

    • 《探春慢》原文及赏析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

      2023-03-10

    • 《角招》原文及赏析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缥缈凌波,过三十六离宫①,遣

      2023-03-10

    • 《赠徐照》原文及赏析

        近参圆觉境如何? 月冷高空影在波。  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城居亦似山中静,夜梦俱无世虑魔。  昨日曾知到

      2023-03-10

    • 《哭徐山民》原文及赏析

        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  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  花色连晴昼,莺声在近邻。  谁怜三尺像,犹带瘦精神。  南宋中叶

      2023-03-10

    • 《见方云台题壁》原文及赏析

        寄书迢递梦参差①,每见留题慰所思。  不论驿亭僧寺里,有山水处有君诗。  这是刘克庄见到方信孺留题在壁上的诗后即兴写成

      2023-03-10

    •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

        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②。唤厨人斫就,东海鲸脍③;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⑤? 车千

      2023-03-10

    • 《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①  束缊宵行十里强②,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

      2023-03-10

    •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原文及赏析

        雨过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拓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

      2023-03-10

    • 《解连环》原文及赏析

        留别姜石帚①思和云结②。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③。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④。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

      2023-03-10

    • 《三姝媚》原文及赏析

        浅寒梅未绽,正潮过西陵②,短亭逢雁。秉烛相看,叹俊游零落,满襟依黯③。露草霜花,愁正在、废宫芜苑。明月河桥,笛外尊前,旧情

      2023-03-10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 ICP证:鄂ICP备17027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