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邺·芦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芦花·芦花》咏芦花诗鉴赏  罗邺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妆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

  《芦花·芦花》咏芦花诗鉴赏

  罗邺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妆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罗邺这首咏芦花七律主要特色是从芦花周围环境来衬托芦花形象。首句“如练如霜干复轻”是对芦花的正面描绘,说芦花好象白练一样,又象霜一样,写其色。“西风处处拂江城”,表明西风一刮,这芦花就飘飘扬扬遍洒江城了。

  从全诗描写重点看,这“处处”二字最为关键。诗人笔触已由芦花之色的描绘,转而至芦花所经之处的刻划,换言之,诗中月光随着芦花也四处飘洒。“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一联写隐居在烟波之中的钓叟,或暂停泊芦荡之中的王孙对芦花也都不能视而不见,也都心有所动。钓叟,指垂钓老者,这里指隐居之士。他长垂水上,无意于世俗上功名利禄,甘于淡泊,以江湖为家。见芦花飘飞,悠然心会,有赏爱不已之心,故曰看不足。王孙,指贵族子弟,或偶然路经此处而暂时停泊,见芦花飘飞便顿生思乡之愁绪。同是芦花有见之而爱者,有见之而忧者。爱和忧,都是动其心弦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对芦花魅力赞美之辞。颈联“好傍翠楼妆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表明芦花已飞离其干,飘扬而至依傍在佳人所居翠楼,正好为佳人赏月增添秋色,也随同那飘落的红叶起舞显示着阵阵秋声。这里的“好”、“枉”是互文。意思是芦花在秋色秋声中都有它可装扮的角色,实乃不可或缺。尾联“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写芦花的角度又回归到首句所提到的芦花如练如霜之地。傍翠楼,随红叶,处处拂江城,钓叟看不足,王孙愁绪生,在秋天里,芦花最佳之处在哪里呢?诗人有自己体会:那就是当夕阳西下,群鹭回飞,驾一小舟,悠闲的穿行在芦花之中,有意或无意捕那纤细小鱼。

  这首吟咏芦花诗有如一幅风景画,处处以芦花以中心,描绘了芦花所到之处的美妙景致,格调高雅,韵味深长。较之单纯地局限于花之本身形、色描绘之作,其视野开阔,具有与周围和谐一致的整体美。

相关推荐
  • 《芦花》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 《芦花荡》读后感300字(四篇)
  • 孙犁《芦花荡》读后感(三篇)
  • 德富芦花《我为何做起小说来》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