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文楷《秋已尽,琉球溽暑犹如盛夏,晡时雨过凉生喜赋》原文及赏析

【导语】:

  雷声隐隐复隆隆,树杪微微少女风。  山雨忽来收返照,海云初起落长虹。  无情溽暑经秋后,未老衰颜满镜中。  遥想长安词赋客,薄寒终日对帘栊。  作者是清嘉庆丙辰(179

  雷声隐隐复隆隆,树杪微微少女风。

  山雨忽来收返照,海云初起落长虹。

  无情溽暑经秋后,未老衰颜满镜中。

  遥想长安词赋客,薄寒终日对帘栊。

  作者是清嘉庆丙辰(1796)状元,曾奉使琉球。诗题较长,其中“秋已尽”,说明是秋末冬初时节; “琉球”,古国名,隋时建国,即今琉球群岛。在九州岛同我国台湾省之间。“溽暑”指象盛夏一样湿热;晡(bū)时,黄昏时。作者从中国出使琉球,对岛国的特殊气候与奇异风光颇有新鲜之感。这首七律,写琉球秋尽仍如盛夏; 一天黄昏,突降大雨,海岛景色变化奇妙。诗题虽云: “凉生喜赋”,但仍蕴含着作者思念祖国的愁绪。

  首联描写山雨降临前的自然变化。前一句“雷声隐隐复隆隆”先从听觉角度描写雷声,相当细致,“隐隐”写雷声在远处,“隆隆”则写雷声滚到近处。雷声由远而近,乃是大雨即降的“通告”。后一句“树杪微微少女风”,继从视觉角度写西风微吹,风是无形的,但借“树杪(miǎo秒)” 即树梢 “微微”摇晃而具象化,可见雨的 “使者” 已经到来。“少女风”,西风,八卦之一的兑为少女,属西方之卦,故称西风为少女风。如《三国志《魏《管辂传》注引《辂别传》辂言: “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 在“雷声” 与“少女风” 之后尾随而来的则是大雨,颔联分别描写降雨时与“雨过”的海天景色变化: “山雨忽来收返照,海云初起落长虹。”前句写山雨突然降落,收敛了黄昏时夕阳的余晖,后句写山雨又突然而止,海天升起一片云雾,又挂a起一道长虹。这一“起”一“落”,颇为生动传神。这一联写出了海岛阴晴无常的天气特点。在对海景的审美观照中,作者不仅感受到了 “溽暑”后“凉生”的快感,亦欣赏到大自然绝妙的表演,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但是作者毕竟身在异国他乡,他对这里的“溽暑”并不适应,再加上思念乡国之情日益深重,自然产生一种愁绪,以致发出感叹。颈联云: “无情溽暑经秋后,未老衰颜满镜中。”意谓经历了秋后无情的湿热气候,照镜时发现人虽尚年轻而颜面已衰老。这主要不是气候所致,而是内在心情的反映。这种心情的具体内容就是尾联所云: “遥想长安词赋客,薄寒终日对帘栊。”长安古来曾是京师之地,后来一般用以指代国都,此处指清代国都北京,亦代表中国。“词赋客”,当是作者的诗友。在中国此时已是初冬薄寒时节,与此地气候大不相同,作者想象他们此时大概只能终日在室内对着竹帘与窗牖挥毫作诗吧!这种气候的对比,是对琉球“溽暑”的衬托,其中亦充溢着一种怀念“长安”与 “词赋客”的深情,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孤寂悲凉之感。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景细致,抒情含蓄,“喜赋”中饱含着乡国之思。

相关推荐
  • 唐·刘沧《秋日山寺怀友人》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原文及赏析
  • 宋·姜夔《萧山》原文及赏析
  • 唐·隐峦《蜀中送人游庐山》 原文及赏析
  • 明·欧大任《西樵大科峰观日出》原文及赏析
  • 唐·李商隐《西溪》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原文及赏析
  • 唐·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原文及赏析
  • 宋·赵汝鐩《途中》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