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原文及赏析

【导语】: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去,由自驱车更向南。  望喜驿,在四川昭化县南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去,由自驱车更向南。

  望喜驿,在四川昭化县南嘉陵江边,有楼可望嘉陵江水向东南流去。嘉陵江,源出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西南流入四川境,至昭化县东南,经望喜驿,再东南流经阆州(今四川阆中县),到重庆入长江赴海。

  这两首绝诗,是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写的,那年他三十九岁。这年七月,柳仲郢任东川节度使(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聘请李商隐为节度书记。商隐从陕西到四川去,在昭化县望喜驿登楼时写了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有个自注: “此情别寄。”当指另有寄托。商隐离开京城长安,到四川梓州柳仲郢幕府里去,他到望喜驿,登楼望嘉陵江水向东南流去,想到它会流向阆州,所以第一首说: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他又想阆州应该再有一个高楼,倘能登上阆州的高楼,想望嘉陵江水东南流入长江,再流到海里去,所以说: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这诗说到“还赴海”,即《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的意思。百川归海称“朝宗于海”,又用来比地方官回到朝廷。商隐在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二十七岁时,在朝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调为弘农(在河南灵宝县)尉。唐武宗会昌五年(815),又入朝任秘书省正字。这年他虽然到柳仲郢幕府里去做节度书记,他心里还是想回朝做官,所以写了这首诗,想望嘉陵江水的“朝宗于海”,含有自己不能入朝为官的感慨。这首诗用连环写法,从“望喜楼”到“有高楼”,两“楼”字相应; 从“忆阆州”到“到阆州”,到“阆州应更”,三个“阆州”相应。在写法上有特色,所以纪昀说: “曲折有味”。

  第二首诗首联赞美嘉陵江的水色极为清澄。白居易《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碧于蓝”也即“绿如蓝”的意思。加上“含烟带月”,写出在夜里望嘉陵江水,在烟雾迷漫、月光照耀下,还是看到水碧于蓝,景色更美。次联“今朝相送东流去”,今朝送嘉陵江水向东流去,即含有“朝宗于海”的意思。“由自驱车更向南”,“由”同“犹”。如同自己赶着车子再向南走,指到梓州去。这里表面上说水的东流,象自己的南去,实际上含有东流有“朝宗于海”的含意,南去离开朝廷越来越远了。他的自注“情有别寄”,当指有归朝廷的想望吧。何焯评:“水必朝宗。人弥背阙,何地不魂摇目断耶?”水的“朝宗于海”,跟人的更背离宫阙,即背离朝廷,正好相反,用来表达自己不能回到朝廷去的痛苦心情。

  这首诗在写景上工于点染,不仅说嘉陵江水碧于蓝,还用 “含烟带月”来描绘,经过这样点染,更显出景色的美好。这首诗又用对比映衬手法,“东流”和“向南”构成对比,方向相反,成为映衬,映出 “魂摇目断”的心情来。

相关推荐
  • 唐·杜甫《望岳》原文及赏析
  • 唐·祖咏《望蓟门》原文及赏析
  • 唐·寒山《杳杳寒山道》原文及赏析
  • 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原文及赏析
  • 清·杭世骏《梅岭》原文及赏析
  • 宋·朱熹《水口行舟二首》原文及赏析
  • 清·屈大均《泷中》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游东田谢朓》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国《游庐山宿栖贤寺》原文及赏析
  • 唐·皮日休《游栖霞寺》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