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铁堂峡》原文及赏析

【导语】: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这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自秦州(州治在甘肃天水)赴同谷纪行组诗十二首中的第二首。铁堂峡在秦州东南七十里。

  全诗分为两段。前八句描写铁堂峡的景色,后八句记写行旅的感受。

  诗人先写登峡。旅行途中,山风吹来衣带飞扬,诗人登上了险绝之地。接着写峡之形色,山台如堂隍,藏于两山之间,加之色黑如积铁,故名为铁堂峡。然后,诗人仰望山径弯曲而屈蟠上可摩天,俯瞰巨石与厚地似被鬼斧神刀劈而分裂。这是多么的惊心动魄!纵目四顾,却又是另外 一番景象,无边无际的纤细翠竹和那与山俱来终久不化的白雪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苍翠欲滴。这又是何等的赏心悦目! 这里诗人既写出了铁堂峡的壮伟,又写出了它的幽美,可见铁堂峡风光之胜。然而,诗人正是在举家逃难途中,他没有雅兴去细细欣赏铁堂峡美景,死死缠着他的是严峻的现实。于是,后八句诗人从壑底深险起笔,连用 “哀”、“惨”、“不悦”、“寒”、“长冰横”、“骨正折”等词语,极写行旅之苦,而“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又正是这种流浪生活的根源。正如浦起龙分析的那样: “言苟非乱世,何至重累尔辈也。” (《读杜心解》)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诗人与人民一起几度逃难,饱受国破家亡之苦。“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杜臆》说:“公怀卜居之想,故‘堂隍’、‘积铁’以下六句,皆状其地之胜,既去而肝肺为之热也。”此说不尽然。杜甫确实怀卜居之想、乐土之思,“修纤无垠竹”也许使他稍稍动心,但这只是过眼烟云。因为“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威迟哀壑底”、“水寒长冰横”,又表明此处并非久留之地。“回首” 又紧接“飘蓬” 而下,因而,当指回顾三年的飘泊生活,而非指铁堂峡胜景。“肝肺热”也当释为忧愁,与上文的 “哀”、“惨不悦” 相应。

  这首诗既写铁堂峡之景,又写行旅之难,二者皆可用开头的 “险绝” 二字概括,这就使山川与人世构成了内在的统一。诗人行文章法也很严整。前八句写峡已暗示了行旅之艰难。中间用 “威迟哀壑底”转关接榫,从写峡之险过渡到写行之难,显得自然而妥帖。再者,“徒旅” 与 “游子”相应,“水寒”、“长冰” 与“积铁”、“太始雪” 同冷,“飘蓬” 又与 “山风吹”暗合。这样,既使写景和纪行都曲尽其妙,又能使二者时时钩连,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相关推荐
  • 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帛道猷《陵峰采药触兴为诗》原文及赏析
  • 宋·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原文及赏析
  • 清·施闰章《雪中望岱岳》原文及赏析
  • 唐·贾岛《雪晴晚望》原文及赏析
  • 清·严禹沛《青铜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青阳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李群玉《静夜相思》原文及赏析
  • 唐·李德裕《题剑门》原文及赏析
  • 唐·方干《题君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