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郡城北路作》原文及赏析

【导语】:

  齐州南北千峰绕,中有明湖一镜分。  今日雪中更奇绝,华山云接鹊山云。  这首诗是王士禛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由故里新城(今桓台县)赴京,途经济南府北路时所作。它

  齐州南北千峰绕,中有明湖一镜分。

  今日雪中更奇绝,华山云接鹊山云。

  这首诗是王士禛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由故里新城(今桓台县)赴京,途经济南府北路时所作。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特定时间中济南的湖山胜景。诗所选取的角度和写诗的手法都很新鲜,读来富有情趣而又耐人回味。

  王士禛对济南是很熟悉的,他少年时代即在济南读书。济南的泉水给他以灵秀,济南的湖光山色陶冶了他的性情。他24岁时在大明湖畔写下的《秋柳》四章,一时传遍了大江南北,使他在诗坛上一举成名。此后,王士禛几乎遍游各地山水,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济南的湖光山色。诗人在济南曾留下了不少佳诗秀句,城内名胜几乎已经题咏遍了,但在济南城北路眺望雪景,这在诗人来说是第一次。在这种角度这种时刻观察济南,诗人又发现了济南的一种新的面貌,新的美。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济南湖山的大致轮廓。济南城四面皆山(严格地说南面的山峰峰相接,北面则极为稀疏),远远望去,济南就如一个浅浅的盆地。诗首句中的一个“绕”字,准确地勾画出济南的地形特点。而这个盆地的底部,就是城中的大明湖,远远望去,平明如镜。前面一个“绕”字,是着眼于山;后面一个“分”字,是着眼于湖。着眼于山,可以说群山围绕着湖; 着眼于湖,可以说是大明湖把群山分开。虽然这前两句只是对济南的轮廓勾勒,不是全诗的重点,但有了这一“绕”字和“分”字,使人读来不觉呆板,且有一种动态感。诗的重点在后两句。第三句诗人已经预先向我们提示,今日雪中观察济南,他发现了一种奇特的使人叫绝的景观。什么景观使诗人这样动情呢?——“华山云接鹊山云”。初读起来,字句平平,并没有描绘出什么奇特的景色,使人颇觉失望。但如果弄清了华、鹊两山的位置并仔细体会这句诗中的含义,那你就会赞叹诗句确实描绘出一种新奇的景观,赞叹这句诗是绝妙的佳句。华山(即华不注山)在济南城东北,鹊山在济南城西门,两山东西相距几十里而不相连属,而现在,是什么东西能使华山与鹊山连成一体呢?无疑是雪。诗人的本意在写济南的雪景,写群山披上了雪的盛装,写白雪覆盖了大地,但他却偏偏要把这一景观隐藏起来,让读者从“华山云接鹊山云” (这里的 “云”已暗指“雪”)这一日常不可见的现象中去联想、补充,让读者自己去形成一幅“济南雪景图”。

  王士禛主张作诗要有“韵外之致”,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说,诗要写得自然、含蓄、隽永,这首《郡城北路作》,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全诗看似平淡,然而深藏着高度的艺术技巧,而由于技巧的纯熟,又使人觉察不到丝毫雕琢的痕迹,不能不承认,这确实是大手笔。

相关推荐
  • 宋·范仲淹《野色》原文及赏析
  • 宋·郭祥正《金陵》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铁堂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帛道猷《陵峰采药触兴为诗》原文及赏析
  • 宋·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原文及赏析
  • 清·施闰章《雪中望岱岳》原文及赏析
  • 唐·贾岛《雪晴晚望》原文及赏析
  • 清·严禹沛《青铜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青阳峡》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