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与义《襄邑道中》原文及赏析

【导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即汴都县,后改为拱州,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这首即景抒怀诗即作于襄邑道中,表现了诗人心与物游的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即汴都县,后改为拱州,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这首即景抒怀诗即作于襄邑道中,表现了诗人心与物游的闲适恬淡心情。

  起首一句,就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景象。“飞花”,是指凋落的花瓣被风儿吹得满天飘舞。这是暮春特有的景致。对于热爱春天,但又被无情的岁月所抛弃的人来说,面对 “飞花”,自然会产生一种惜春、伤春的感情。杜甫《曲江二首》之一说: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花瓣被风儿吹落,尚且使人感到春色顿减,那么,“风飘万点”更会使人愁不可言了。元代的袁桷也用“飞花”来表达对春天的依恋: “碧笺时写飞花恨,宝瑟曾传细雨愁。”但不如杜诗的感情沉著,深厚。而诗人韩翃却用 “春城无处不飞花”来描绘京城长安旖旎繁华的风光。相同的自然景物,在不同诗人的审美观照中会呈现出迥然有别的审美意境,其关键在于诗人瞬间的审美情趣。陈与义面对襄邑道中两岸的 “飞花”,既不象杜甫那样伤感中透露出沉著; 也不象韩翃的诗句那样,给人以富丽赡华之感; 更不同于袁桷诗句的纤弱、柔媚,而是给人以愉悦、明丽的美感。诗人乘船行进在襄邑道中,虽值暮春,映入眼帘的却是两岸飞花,而且这纷纷扬扬的花雨又“照”红了诗人乘坐的船儿,仿佛让人置身于花的海洋,感到无比惬意。正因为诗人心与景会,无比愉悦,所以,下句说:“百里榆堤半日风”,意思是,榆堤夹岸的襄邑道上,船儿趁着顺风,半天就行了 一百里。诗人不言自己醉心于两岸飞花的愉悦心情,却说船儿半天就行了 一百里,以船儿的轻捷,映带出心情的愉悦,构思可谓精妙之至! 再联系后二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则可以看出,“百里榆堤半日风” 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倒插手法的运用。按正常情况,船儿半天行了百里,是在诗人察觉到 “云与我俱东”时才意识到的。这时,那“卧看”时一动不动的满天白云“与我俱东”——陪伴着我一起向东飘浮。诗人先说“半日”行“百里”,再说这百里旅途是在“卧看满天”白云的 “不知”不觉中度过的; 说“不知云与我俱东”,是因为诗人沉浸在两岸飞花和满天白云相映成趣的境界中,这样 一来,不仅把诗人心与物游的愉悦心情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使全诗所抒之情显得起伏跌宕,更富于理趣。

  此诗的妙处在于,把暮春景象描绘得明丽如画。两岸飞花,百里榆堤,满天白云构成一幅浓淡有序、色彩各异而又富于层次性的明丽画面。使人感到即便是暮春时节,春天仍未失去其美的神韵。

相关推荐
  • 明·韩雍《西江第一楼》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及赏析
  • 清·孙原湘《西陵峡》原文及赏析
  • 清·景禐《路经滑石山》原文及赏析
  • 清·秋瑾《轮船记事》原文及赏析
  • 清·李洞《送僧清演归山》原文及赏析
  • 唐·李洞《送僧清演归山》原文及赏析
  • 唐·张祜《送曾黯游夔州》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郡城北路作》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