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伟业《莫厘峰》原文及赏析

【导语】:

  始信一生误,未来天际看。  乱峰经数转,远水忽千盘。  独立久方定,孤怀骤已宽。  亦知归径晚,老续此游难。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咏怀诗。作者此类诗颇多,观其诗集,可知

  始信一生误,未来天际看。

  乱峰经数转,远水忽千盘。

  独立久方定,孤怀骤已宽。

  亦知归径晚,老续此游难。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咏怀诗。作者此类诗颇多,观其诗集,可知他 一生常以仕清为恨,心情悲苦。据史传载,作者曾因“诗祸史祸,惴惴莫保”,有时“牵累几至破家”,故“自谓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明乎此,我们便知此诗旨趣之真谛。

  开首两句,写登莫厘峰远眺之情。莫厘峰是太湖洞庭东山的主峰,海拔293米。相传隋朝莫厘将军曾居住在这里,故名。据传,登此峰也,可见诸峰巍峨耸立,支脉绵延伸展; 金壁禅寺,隐现在大小山坞之中。诗人伫立峰巅,俯视江浙界上,天水相连,鱼帆、果树、田陌、山村、禅寺……远近景物,尽入眼帘; 尤是晨曦观日出,更是别有奇观。面对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感慨万端、激情满怀? “始信 一生误,未来天际看。” 如此仙境胜景,何不知道早来登临游览呢? 哎,错过了,错过了呵! 这个“误”,充分表达了作者晚登此峰的惋惜之情。然而,这也是作者借景寓情之语。何以言之? 原来,作者在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辞官归里。南都亡,侯方域遗书劝其勿事新朝,屏居乡里十余年,绝意仕进,后为当事者所迫,出为秘书院侍讲,迁国子监祭酒。这就是他所谓“误”的根本原因所在。本不欲仕,但却违心事之。时至今日,“始信” 大误。一个 “误” 字,道出了对人生的多少思索与回顾呵!

  第三、四句,作者以饱蘸深情之笔描绘出莫厘峰的秀丽风光。“乱峰” 二字把星罗棋布、“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芙蓉峰、荷盘峰、碧螺峰、铁拐峰和翠峰……形容得恰到好处;忽而 一“转”,又把这里群峰林立、峰回路转之势、山间白云缥缈荡漾之态,写得传神逼真。而在这乱峰之下,又见溪水自远而至,随着山势奔流。用 “忽”形容溪水盘桓山底时隐时现、时断时续之状,确实维妙维肖。可以说,这两句不愧为模山范水的名联,令人叹为观止。

  “独立”以下四句,尽抒胸臆。作者久久地伫立在大自然迷人的风光里,眺望着、思索着,仿佛是在探求人生与宇宙之间的真谛。终于,他透过“始信一生误”的迷雾,顿觉心旷神怡、胸怀开阔而流连忘返。待他欲归之时,不觉天色已晚,由是发出深沉的慨叹: 人老了,再游此峰,难呵,难呵! 应该说,这既是真情,又是寄情,也是全诗的主旨。联系“ 一生误”到“归径晚”,可知这是作者寓景抒怀之本意。由于他曾多遭丧乱、阅兴亡的缘故,加之往日仕不知止,耻事新朝,故而感到仿效陶渊明辞官归里,已为时太晚了。这般心情,作者曾在《题钓隐图》诗中写道: “忘却承明曾待诏,武陵溪上醉桃花。” 于此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意便不言而喻了。

相关推荐
  • 清·潘耒《蓬辣滩》原文及赏析
  • 宋·陈与义《襄邑道中》原文及赏析
  • 明·韩雍《西江第一楼》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及赏析
  • 清·孙原湘《西陵峡》原文及赏析
  • 清·景禐《路经滑石山》原文及赏析
  • 清·秋瑾《轮船记事》原文及赏析
  • 清·李洞《送僧清演归山》原文及赏析
  • 唐·李洞《送僧清演归山》原文及赏析
  • 唐·张祜《送曾黯游夔州》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