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偓《晓日》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这首诗写诗人登泰山日观峰观日出的情景。日观峰,位于泰山的最高处,据《水经注》引汉应劭汉官仪说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这首诗写诗人登泰山日观峰观日出的情景。日观峰,位于泰山的最高处,据《水经注》引汉应劭汉官仪说: “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

  在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中,没有比日出更雄浑壮丽的了; 就观赏自然而言,再也没有比登泰山极顶观日出更能使人感受到伟大崇高之美的了。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曾经作过这样的描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作者以不足一百字便生动再现了日出奇丽壮观的景象,真可谓惜墨如金,但这同一题材在韩偓笔下,竟是只有寥寥二十八字的一首七绝,且不论其艺术价值如何,仅就此一点而言,也可知作者有着怎样的气魄和手笔了!

  诗不同于散文,是一种浓缩的艺术,七绝又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更要求高度的凝炼,所以诗人没有象姚鼐那样交代登山经过和等待观日的情景,而是笔墨集中地展现了日将出和日出这两个场景。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这是日出前的景象。东方,现出了一抹云霞,这霞光如火如荼,渐渐扩大,弥漫开来。它染红了天际,并延伸到大海,融入水中,天际、海水一时间被映得通红。这瑰奇壮丽的景象,正是日出的前奏,它驱走了黑夜,宣告了无比光明灿烂的太阳即将升起。这两句诗语言虽平易通俗,遣词造句却很有特色。一则它采用了顶真句,使上、下句紧密衔接,准确描绘了日将出时景象瞬息变化的动态; 同时还重叠使用 “天际”、“水中”这两个表示空间状态的词语,充分展示出空间的广阔,从而造成气势磅礴而又一气旋转的艺术效果。

  “直须日观三更后”将诗境一转,点明日观峰半夜见日的特点,并为末句蓄势,接着便饱蘸笔墨开拓出一个更加壮观、更加绚丽的崭新境界—— “首送金乌上碧空”。一轮金色朝日从海上喷薄而出,万千道红光闪熠,它跳跃着,直上蓝天。这一瞬间是如此辉煌,诗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并在艺术地展现这一时空运动过程的同时,展现了它的巨大背景,以泰山、东海、碧空、红日组成无比壮丽辉煌的图画。这幅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图画是那样栩栩如生,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而对于那些有过看日出体验的读者来说,则可以唤起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

  韩偓一向以轻艳华美的香奁诗闻名,此诗却风格豪放、格调雄浑,显示了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相关推荐
  • 唐·司马札《晓过伊水寄龙门僧》原文及赏析
  • 清·赵执信《晓过灵石》原文及赏析
  • 明·梵琦《晓过西湖》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阴铿《晚出新亭》原文及赏析
  • 唐·宋之问《晚泊湘江》原文及赏析
  • 唐·刘禹锡《晚泊牛渚》原文及赏析
  • 金·许有壬《晚过韶州》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暮江吟》原文及赏析
  • 宋·苏舜钦《望太湖》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