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原文及赏析

【导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到李白的七绝,人们总会首先想起《早发白帝城》这一名篇。  长江自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到李白的七绝,人们总会首先想起《早发白帝城》这一名篇。

  长江自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向东流,经过著名的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群山高峻,水流湍急,古时舟船经此常致覆没,商旅视为畏途。李白这诗说: 早上辞别位居山上、高耸入云的白帝城,乘舟东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市),因为顺流而下,舟行迅捷,千里之遥,一天便到达了。在聆听山间不断啼啸的猿声中,轻舟很快穿越了千万重山峰组成的三峡地区。这诗的特点是竭力描写行舟的迅捷。一日千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沈德潜评云:“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 (《唐诗别裁集》)颇为中肯。通过瞬息千里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轻快欣喜的心情和开朗的胸襟,表现了李白在众多诗篇中所经常流露出来的豪放的性格特征。清代桂馥说: “晋王廙自寻阳(今江西九江)迅风飞帆,暮至都(今南京)。廙倚舫楼长啸,神气俊逸,李诗即此种风概。” (《札朴》)以比喻很好地揭示了这诗所表现的李白的精神面貌。

  这诗在内容上取材于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郦文节录如下,以资比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中午)夜分(午夜),不见曦(太阳光)月。……或王命急宣(朝廷传达紧急公文),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奔马)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相比照,可以看出在写从白帝城到江陵舟行迅捷、写两岸猿声方面,李白这诗都从《水经注》脱胎而来。可以说,这诗概括了《水经注《江水》一段的主要内容。但在写法、情调上两者又颇不相同。《注》文写景叙事,都颇细致,有如工笔画。它着重写三峡环境之险和旅人的不安心情,故以“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诗则采用短小的绝句形式,寥寥几笔,重在传神,着重表现诗人的轻快心情,风格情调迥异。所以这诗不是《注》文单纯的缩写,而是熔铸古文、别开境界的新创造。

  关于这诗的写作年代,难以确考。目下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它作于李白初次出蜀、仗剑东游之际,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豪迈气概。一说认为作于李白晚年。安史乱后,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部队,获罪被流放,行至白帝城一带,遇赦东归,因作这诗,表现了轻快欣喜的心情。按这诗第二句用“还”字,说明他不是初到江陵。从这一点讲,第二说似更为合理一些。

相关推荐
  • 宋·范成大《早发竹下》原文及赏析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
  • 唐·韩偓《晓日》原文及赏析
  • 唐·司马札《晓过伊水寄龙门僧》原文及赏析
  • 清·赵执信《晓过灵石》原文及赏析
  • 明·梵琦《晓过西湖》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阴铿《晚出新亭》原文及赏析
  • 唐·宋之问《晚泊湘江》原文及赏析
  • 唐·刘禹锡《晚泊牛渚》原文及赏析
  • 金·许有壬《晚过韶州》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