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戴叔伦《苏溪亭》原文及赏析

【导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浙江义乌苏溪的景色,诗中借景抒情,牵出思妇愁绪。  “苏溪亭上草漫漫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浙江义乌苏溪的景色,诗中借景抒情,牵出思妇愁绪。

  “苏溪亭上草漫漫。” 开篇点题,直写苏溪亭周围景色。虽然只写了亭和草,却不但指出了地点,而且渲染了环境,为人物出场绘制了背景。“草漫漫”三字与第三句中“春事晚”遥相呼应,写的正是暮春景色,亦为思妇眼中所见之物。下面紧跟着一句“谁倚东风十二阑”,引出了女主人公的身影。表面看来,开头两句一为写景,一为写人,实则一意贯串,密不可分。景物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而人物则是景物的中心。可以想见,不知从何时起,那多情的思妇就已倚身阑边,凝望着苏溪亭边的小路,然而,她望呀、望呀,眼前所见到的只是那一望无垠的漫漫春草,遮盖了远方的道路,却依然不见心中人儿的身影。此时此刻,思妇那心头的盼、一腔的怨,情之切、意之浓,不正象眼前的春草一样漫漫无垠吗? 高明的诗人对思妇的形象并未做任何正面描写,他仿佛顺口那么问了一句: 那在东风中倚阑的人是谁呢?这随意的一问,反倒把思妇遍倚阑干翘首盼望的形象逼真地托了出来,使人如同看见了一个柔弱的身影,孤伶伶地伫立在阑珊的春天中,任东风撩拨着她的衣衫。

  后两句借景抒情。“燕子不归春事晚”,以燕子比喻远行不归的丈夫,以春天比喻思念丈夫的少妇。“有情” 的春天等待着燕子,直等到残春将尽,“无情”的燕子仍旧未归;妻子盼望远行的丈夫早日归来,直盼得韶华将老,望断天涯,仍不见丈夫的身影。青春是短暂的,正如春天的短暂 一样。

  “一汀烟雨杏花寒”,春天,在濛濛的细雨中到来,又在绵绵的春雨中离去。晚春的一场场雨,催落了树上的花瓣,催衰了春天的容颜。在沙洲上的 一片烟雨中,洁白的杏花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呢?岁月把青春无情地带去,恰似摧残杏花的烟雨,独守空闺的妻子从杏花看到了自己,怎能不寒心呢?这个“寒”字,不仅写出了冷雨中杏花的凄凉,更写出了思妇的心境。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写到思念,而那思念之情却由漫漫的春草、倚栏的身影以及春天和杏花两个形象的比喻中巧妙地传达出来,反而更加具有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
  • 清·厉鹗《蒙阴》原文及赏析
  • 唐·张谓《西亭子言怀》原文及赏析
  • 宋·周密《西塍废圃》原文及赏析
  • 清·刘大櫆《西山》原文及赏析
  • 唐·韩愈《贞女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杨凝《送客入蜀》原文及赏析
  • 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原文及赏析
  • 宋·范成大《邢台驿》原文及赏析
  • 明·王守仁《重游无相寺》原文及赏析
  • 唐·高蟾《金陵晚望》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