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厉鹗《南湖雨中》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夹竹夭桃蘸小红,水高鱼沪没芦丛。  南湖春物无人管,都付斜风细雨中。  首句中“夹竹夭桃”从字面上可有两解。一解为: “夹竹桃”,据《辞源》&ldqu

  夹竹夭桃蘸小红,水高鱼沪没芦丛。

  南湖春物无人管,都付斜风细雨中。

  首句中“夹竹夭桃”从字面上可有两解。一解为: “夹竹桃”,据《辞源》“夹竹桃”条:(一)花名。花淡红色,性有毒,娇艳类桃花,叶狭长似竹,故名夹竹桃。(二)凤仙花的别名。二解为: 桃花与竹相间相夹。“夭”字状茂盛艳丽。不过无论是夹竹桃还是凤仙花都为草本,一般为庭院培植之花草;桃花系木本,广种于山野,故从第二解为宜。

  《诗三百篇《桃夭》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红不深却艳且媚; 花瓣单片体积不大,而形极美,故谓“小红”。因是 “雨中”,“蘸” 字用得更切。

  “渔沪”是指栏围捕鱼的竹栅。首句桃于竹间而“小”,次句渔沪于水中芦丛而“没”。究竟是渔沪遮没了芦丛,还是芦丛遮没渔沪,抑或是水高过渔沪并淹没了芦丛,从字面上都可以讲得通。实际上是既没又未没,如水没得一点不剩就单调无景了。露出水面不多的渔沪与芦丛在斜风扬起的微波中摇曳。

  南湖春天的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但是在一片“斜风细雨”之中却没有人(除诗人以外)去欣赏,去过问。“斜风细雨”本于唐人张志和《渔父》词: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着意于“不须归”之悠然自得,本首却渲染寂寞无主。这种淡淡的伤春惜春之情不若陆游《卜算子》词那样浓,却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可相比拟。人的寂寞与春物的寂寞交织在 一起。

  自然之美往往就在于“无人”。“无人管”则自有人欣赏。如果象今天这样排着队买门票看“夹竹夭桃蘸小红”; 打着一排排的尼龙伞在岸边看“水高渔沪没芦丛”,诗中吟咏的自然美便消失了; 既无这般画意也无此种诗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人化”也是对自然美的毁坏。堪为世界一绝的三峡奇观,今天因为“人化” ——“有人管”,——沿岸多处开山采石——濒于危境! “自然美在人化”说可以休矣!

相关推荐
  • 明·董其昌《咏九华》原文及赏析
  • 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原文及赏析
  • 清·林则徐《塞外杂咏》原文及赏析
  • 唐·韦应物《夕次盱眙县》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夜入瞿塘峡》原文及赏析
  • 清·归庄《天平山》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太原早秋》原文及赏析
  • 宋·范仲淹《太湖》原文及赏析
  • 唐·泠然《宿九华化成寺庄》原文及赏析
  • 唐·陶翰《宿天竺寺》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