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执信《昭阳湖行书所见》原文及赏析

【导语】:

  屋角参差漏晚晖,黄头闲缉绿蓑衣。  倦来枕石无人唤,鹅鸭成群解自归。  这是《昭阳湖行书所见》的第一首。可以把这首诗看作一幅摄影作品。傍晚,诗人行经昭阳湖(在山东

  屋角参差漏晚晖,黄头闲缉绿蓑衣。

  倦来枕石无人唤,鹅鸭成群解自归。

  这是《昭阳湖行书所见》的第一首。可以把这首诗看作一幅摄影作品。傍晚,诗人行经昭阳湖(在山东省境内,与微山湖相接),一幅湖畔村舍小景触发了诗人灵感,他立即用诗笔将它摄入“镜头”。

  作者仿佛采用了 “逆光摄影”的手法,把“相机” 置于光线暗淡的屋内,向外透视。首句就给人以强烈印象: 这是一所茅屋,只有篷壁上的裂隙,才“漏”进几缕夕阳的余晖,在屋角投下参差错落的光斑。它明写晚晖,同时又暗示了茅舍的残破并反衬了屋角的昏暗,造成一种迷茫朦胧的光感。

  然而这只构成这幅“照片”的边框,画面中心是明亮的屋外。一位白发老人在悠闲地编织绿色的蓑衣。也许因为已编了一个下午吧,他有了些倦意,枕着灰色的石头小憩。远处,一群红冠白鹅和绿头灰鸭哦哦嘎嘎地乱叫着,摇摇晃晃地从湖边归来,无人,也无须人来驱唤,它们自己知道回家。这是多么富于特色的湖畔人家景致! 尾句看似平淡,却极有韵味。“解自归”恰与“无人唤”呼应,更显出周围寂无旁人的宁静。然而鹅鸭的喧动却在这宁静中添入活跃的气氛。一“归”字不仅与首句“晚晖”照应,更使人想见鹅鸭群后面那夕阳照耀下的一片茫茫的湖面……

  全诗用墨简练,然而由于择景特征鲜明而协调,往往一笔数用,于明写中又寓暗写,因而构图完整而丰富。由屋内而屋外,由近处的老人而远处的鹅鸭,和未明言而若见的湖面,不仅富于层次,而且造成景深透视效果。屋角与晚晖、屋内与屋外,反差强烈,而中间又缀以各种色彩。静中有动,又以喧衬静。整幅“照片”的画面充溢着一种悠然、恬然的神韵,一种生动的氛围,一种生活的情趣。

相关推荐
  • 清·龚鼎孳《晓发万安口号》原文及赏析
  • 清·华岩《晓景》原文及赏析
  • 清·孔尚任《晓望西山》原文及赏析
  • 宋·释惠洪《晚归福严寺》原文及赏析
  • 宋·真山民《晚步》原文及赏析
  • 宋·范成大《晚潮》原文及赏析
  • 金·马桂逊《暮春吟》原文及赏析
  • 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原文及赏析
  • 明·朱?《月湖夕照》原文及赏析
  • 宋·文同《望云楼》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